隨着最後3個核電站關閉,德國已經完成了核電淘汰。作為德國負責核安全的部長,我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舉措,事實上也非常有遠見。有許多重要的理由,但有5個特別引人注目。
首先,逐步淘汰核能,使德國更加安全。世界上沒有哪個核電站安全達到可以排除災難性事故的發生。這種事故可以由人為錯誤(如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事故),或自然災害(如2011年的日本福島事故)引起。它可能由恐怖襲擊、飛機失事或我們安全性原則中被忽視的弱點引起。或者,在最壞的情況下,它可能由軍事攻擊引起,就像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攻擊。
不管是什麼原因,核電站發生事故都是災難性的,造成的破壞規模是其他能源生產方式無法比擬的。在德國或其他任何地方,沒有任何保險涵蓋這種風險。環境部是德國最高核安全機構,花了幾十年時間確保發電廠遵守最高標準。但無論我們多麼努力,核電都沒有絕對的安全,這就是為什麼逐步淘汰對我來說是一種解脫。
歡迎德國逐步淘汰核電的第二個原因是,我們將不再生產高放射性核廢料。核能為三代人提供了電力,但其遺留的放射性廢物,將成為未來3萬代人的負擔。一項具有如此持久影響的技術,被歸類為可持續技術,這對我來說是一個謎。
事實上,儘管被逐步淘汰,但廢物的遺留問題,意味德國在確保核安全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沒有最終儲存庫可安全儲存乏燃料棒,尋找一個這樣的地點非常困難,且成本高昂。
第三,不管支持者如何鼓吹,核能既不利於氣候,也不特別可靠。即使它對氣候危機的貢獻不如煤炭或天然氣,也顯然對氣候不利,尤其是因為反應堆必須用大量的水冷卻。這給當地河流帶來了巨大壓力,而它們本已在承受氣候變化的壓力。由於反應堆的技術問題,以及缺乏足夠的水冷卻反應堆,法國去年不得不從德國進口大量電力。在某些情況下,河流變得過熱,既不能抽取,也不能排放用於冷卻反應堆的水。
隨着氣溫上升和乾旱加劇,對使用河水冷卻核反應爐的限制將會加強。我們需要有韌性的能源供應,不僅要避免導致氣候變化,還要能夠承受高溫帶來的無可避免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核電不適合未來。
值得強調的第四點是,核電並不便宜,尤其是考慮到鈾提取、廢物管理和保險的成本時。2009年至2021年間,美國有12座核電站因為在經濟上不划算而退出電網。
如果沒有大量的政府補貼,新的核項目得不償失。法國北部的Flamanville-3項目比原計劃遲了12年,成本將比原計劃多100億歐羅(110億美元)。英國和芬蘭的核電成本也在爆炸式增長。如果歐洲想要結束對俄羅斯能源進口的依賴,它必須也停止進口鈾和核燃料元素。
歡迎關閉德國剩餘核電站的最後一個原因是,我們根本不需要核能。有更好的選擇。太陽能和風能現在的發電成本要低得多。它們也更安全、更可持續、對氣候更友好。有了正確的標準,它們也與自然保護相容。
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自2000年以來,核電佔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份額一直在下降,到2019年僅佔5%。相比之下,可再生能源份額多年來一直在上升。生產成本正在下降,裝機容量正在增長——包括自本屆政府上台以來的德國。
德國認識到,特別是對於一個繁榮也依賴能源密集型產業(從機械工程到汽車製造)的國家而言,安全和可負擔的能源供應至關重要,因此決策者正在對可再生能源進行大規模投資。我們也在綠色氫、存儲技術、能源效率和節能方面進行投資。
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無疑具有挑戰性,我們必須承認,我們還沒有達到我們希望的程度。同時,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使我們不得不暫時回歸煤炭和液化天然氣。但是,所有這些都不能成為保留核能,更不用說擴大核能的令人信服論據。
歷屆德國政府、我們國家的所有民主黨派,甚至核電站營運商都同意逐步淘汰核電,說服它們的邏輯也驅使無數公民、農民、葡萄種植者和市長,花費數十年時間宣導淘汰核能。背棄這一廣泛的社會共識,實在是不負責任的。
Copyright:ProjectSyndicate,2023.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