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歷史性的熱浪席捲美國及北半球其他地區,全球氣溫預計也會在這個6月連續第13個月打破歷史紀錄。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當然是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儘管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已經對人類生存構成威脅,但排放量仍在以超出之前預期的速度增長。
然而,另一方面,應對氣候變化的進展也超出了預期。在全球從內燃機向電動車的轉換,以及太陽能和風能加速應用的過程中,美國和歐盟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長。
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電池和電動車實際價格的大幅下降,進一步推動了需求的增長。在美國,部分原因來自總統拜登《降低通脹法案》中包含的清潔能源補貼,而更重要的則是中國進口產品的低廉價格。
但令人擔憂的是,美國和歐盟對進口太陽能電池板、電動車和其他設備徵收的新關稅,可能會破壞這一進展。雖然對清潔能源轉型成本的估算是一項艱巨任務,但僅僅在概念上,光是一個全球電力行業,就預計在2021至2050年間,每年需要3.5萬億美元資本投資。西方國家要求中國承擔其應承擔的合理份額,但它們自身的貿易政策卻與其目標大相逕庭。
雖然美國對來自中國的清潔技術進口產品實施過度限制的做法,可以追溯至十多年前,但在前總統特朗普執政期間,這一趨勢出現了明顯加速,並在拜登執政期間得以延續。今年5月拜登政府開始對中國電動車徵收100%關稅,並對包括太陽能電池和鋰離子電池在內的其他一系列中國商品徵收新關稅。
這些旨在保護美國工人和關鍵國內產業的措施,可能會破壞本屆政府的氣候議程,特別是其到2035年將可再生能源在美國電力中的佔比,提高到100%,以及到2030年將電動車在新車銷售中的佔比,提高到50%的努力。
新的美國關稅可能會延伸到中國的國界之外。為了應對西方的關稅,近年來一些中國製造商已遷往東南亞。本月早些時候,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決定,對美國多家太陽能電池企業提出,對東南亞製造商徵收反補貼和反傾銷稅的要求展開調查。儘管依賴進口設備進行國內生產的美國太陽能開發者,對此表示反對,但該機構依然下達了這一決定。
與此同時,歐盟委員會在8個月的調查後,發現中國對電動車行業的「不公平補貼」,削弱了歐盟競爭對手的實力,因此對中國電動車徵收臨時關稅。這一新關稅雖然不算高(平均為31%),但仍遠高於歐盟對來自其他貿易夥伴的常規車輛徵收的關稅。
雖說縱使歷史性的低勞動力成本和規模經濟確實有助降低了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車的價格,但慷慨的政府補貼(通常是以低息貸款的形式)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尚不清楚的是,像許多西方政客建議的那樣,阻止這些低成本產品進口將如何惠及美國和歐盟的工人和消費者。美國和歐洲的政策制定者是否更希望由本國納稅人,而不是中國公民,來承擔清潔能源補貼的成本?別忘了西方國家還曾要求中國為能源轉型承擔應盡的責任。
無可否認,通過強調氣候政策為國內工人創造綠色就業機會的潛力,以推行氣候政策,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政治策略,但我們應該認識到,這些論述是政治而非經濟上的。
雖然美國關稅或許有助創造太陽能電池板行業的就業機會,但依賴低成本設備的太陽能安裝行業的就業職位流失,將抵消前者帶來的好處。同樣,如果關稅導致電池進口價格上漲,一些電動車生產職位也將消失。與此同時,當中國和其他國家無可避免地對西方國家的限制進行報復時,許多出口職位也將遭到削減。
在當前4%的失業率下,政策制定者和選民更關注通脹而非就業問題。取消關稅是西方政府降低能源和運輸價格,進而降低通脹的最可靠方法。這是國際貿易協助降低清潔能源轉型成本的又一例證——前提是我們願意採納它。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4.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