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爾3.1(在美國被稱為「巴塞爾終局」)就此完蛋了嗎?我們是否應該向巴塞爾委員會,以及簽訂各類全球銀行監管協定以設立最低資本要求的理念揮手告別?許多知情人士似乎是這麼認為的。長期以來該委員會的各項建議一直備受批評,尤其是在大西洋西岸地區。
2023年,美國聯儲局在矽谷銀行及其他幾家中型機構破產的鼓動(或刺激)下,提出了一個將美國的銀行資本要求平均提升19%的嚴格解讀方案。然而,以摩根大通CEO戴蒙(Jamie Dimon)為首的金融行業對此表示強烈反對,甚至在超級碗中場廣告中警告美國民眾說小企業和中產階級家庭將為這一政策買單。
聯儲局退縮了,重新思考自身立場,並設計出一系列將其起初建議的影響減半的新提案。但即使這些被稀釋的措施也面臨質疑。早在因特朗普重返白宮而可能出現人員變動之前,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就已經表示不會支持這些提案。
與此同時,那些反對任何可能束縛美國金融體系之國際合作的呼聲則更加響亮。史提芬˙福布斯(Steve Forbes,《福布斯》雜誌創始人)認定,「特朗普財政部的首要任務之一應該是廢除巴塞爾銀行監管體系」。而前貨幣監理署署長路德維希(Gene Ludwig)則暗示,「巴塞爾終局規則可能已經完全作廢了。」
歐洲規則制定者的日子也不好過。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告訴歐盟委員會,歐盟需要在美國退縮後重新考慮巴塞爾3.1的實施計劃:「(歐盟)不能成為全球唯一一個執行該方案的經濟區」。由於歐洲銀行不斷被美國同行蠶食本土市場份額,這一事務已變得政治化。
就連英倫銀行也承受著壓力——它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啟動巴塞爾委員會時發揮了關鍵作用,而且通常會嚴格遵守該委員會所達成的協議。英國新任財政大臣認為,監管機構更應致力於促進競爭力和增長,而進一步提高銀行資本要求,尤其是針對小企業貸款的資本要求,是不太契合這一目標的。
來自瑞典央行的巴塞爾委員會新主席特德恩(Erik Thedéen)非常適合這份工作。那麼他能否維持現狀?其中一個問題是國際上對各項事實幾乎不存在共識。你可能覺得在巴塞爾3.1實施後美國的銀行資本化水平顯然是會與歐盟銀行一致的,但事實遠非如此。
美國的銀行認為,聯儲局的提案會使自身處於競爭劣勢,但在馬克龍眼中卻恰恰相反。歐洲銀行經常引用奧緯諮詢2023年發布的一份報告,該報告顯示歐盟大型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衡量銀行資本化程度的主要指標)比美國同行高出3%以上。
但情況其實更加複雜。《金融時報》報道說,歐洲央行的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結論:「如果歐盟大型銀行遵守與華爾街對手相同的規則,那麼它們的資本要求比率就得增加十幾個百分點。」但不幸的是,對於那些探求真相的人來說,歐洲央行內部對於是否公開這份研究意見不一,它仍然被鎖在法蘭克福的文件櫃中。這種情況顯然在政治上非常令人尷尬。
鑑於這一進程是在全球金融危機後不久啟動的,它在這麼一個收尾階段陷入僵局着實令人意外。巴塞爾III的核心條款在2010年11月首次公布,經過非常迅速的工作程式就完成了。這份最新版本本應只是一項「整理」工作,卻比主協議更具爭議。
問題的一部分在於推動改革的政治動力已經減弱。這一推動力原本來自在危機後迫使監管者迅速行動的二十國集團。然而,在本月舉辦的巴西二十國集團峰會上,幾乎沒聽到關於巴塞爾的消息,顯然金融危機正逐漸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這不是一件好事,監管機構無疑會說那些關於巴塞爾之死的報道存在過分誇大。但如果不採取緊急措施,這位患者可能確實會不治身亡。那些已經實施新規則的國家(如澳洲和新加坡)遲早會開始抗議,而整個進程可能會因此徹底崩潰。
無論如何,美國、歐盟和英國將在北半球冬季期間被迫暫停討論。美國將迎來新任財政部長貝桑(Scott Bessent),歐盟也將迎來新的金融市場專員阿爾布克爾克(Maria Luís Albuquerque)。二人都需要時間適應新角色,但也必須儘快會面協調。事關重大,當前的局面更像是貝克特(Samuel Beckett)的《等待戈多》而非《終局》,而戈多本人最好快點現身。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4.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