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美國領導可為自然做些什麼

Russ Feingold| Project-Syndicate

2022年12月27日

在Netflix節目系列《我們偉大的國家公園》(Our Great National Parks)中,美國前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在旁白中形容樹懶的皮毛中藏着「整個微型王國」。「對其進行研究將有助於對抗癌症、瘧疾和抗生素耐藥型超級細菌,」他指出,之後他得出結論,「這種昏昏欲睡的樹懶可能會拯救我們所有人。」

如此驚人的解說,反映我們的生存和福祉對大自然的依賴程度。昏昏欲睡的樹懶和無數其他動植物告訴我們的是,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間相互關聯的危機,已經威脅人類的生存。

生存威脅意味我們沒有時間可以浪費。自1970年以來,全球野生物種數量平均已經下降了約69%。僅在北美洲一地,野生物種數量在1970和2018年間便下降了20%。如果我們現在不採取行動,這種趨勢將會繼續下去。我們今天的所作所為,將決定子孫後代是否能夠安全地相信他們的生計、氣候、健康、繁榮和生活環境不受威脅。

就其本身而言,美國擁有大量生態系統和種類驚人的野生動植物。據估計,這片土地上生息着20萬個本地物種,佔全球物種13%的份額。其令人驚歎的景觀,從鬱鬱蔥蔥的樹林到冰凍的苔原及亞熱帶雨林,其中包括63個受到保護的國家公園。

美國也是全球政治和經濟領域有影響力的國家。而且,作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捐贈國,國際發展是其世界事務影響力的主要元素。

本月,世界的目光將會轉向生物多樣性公約(CBD)在蒙特利爾舉行的關鍵COP15會議。人們希望上述會談能夠就「後2020年框架」,達成一項旨在截止2030年保護最少30%地球(30X30)面積具野心的最終協議。COP15也是允許美國利用其強大的軟實力,代表全球各國建設「有利自然」(nature-positive)未來的理想時機,這樣的未來不僅可以停止,而且可以逆轉自然損失。儘管因為兩黨分歧和各種利益集團的反對,美國自身並非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國,但其重量級地位卻為其提供了充足的貢獻機遇,包括影響就有關框架最終用語的辯論。

此外,美國可以協助建立夥伴關係、影響重要決策者,並為世界各地的保護工作創造新的鼓勵措施。它可以倡議更強而有力的鼓勵舉措,以鼓勵各國作出實現最緊迫保護目標的具體承諾。它可以協助保障所需的融資和出資承諾,以支持中低收入國家實現全球保護目標和保護其當地生態系統的工作。它還可以將保護納入其國際發展政策,從而協助這些國家抵消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成本。

儘管美國30年來一直未能批准生物多樣性公約,但它最近向世界表明,該國仍有能力實行改變遊戲規則的大膽政策。拜登政府的「美麗美國」(America the Beautiful)行動計劃,旨在按照COP15會議上討論得出的全球30×30目標,截止2030年保護30%的美國領土。該倡議不僅旨在加速向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轉變,而且其保護區措施的核心是對當地民眾、土著居民和部落民族權利的保護。

同樣,拜登政府最近任命梅迪娜(Monica Medina)為有史以來首任生物多樣性及水資源特使——此舉反映,美國致力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危機。今年早些時候,在梅迪娜的引導下,美國加入了「自然與人類崇高抱負聯盟」(High Ambition Coalition for Nature and People)。

早在1964年,美國內政部已出版了一份名為「內宇宙空間競賽」(The Race for Inner Space)的特別報告,警告稱,「保護時鐘走得太快,以至無法逆轉」。近60年後,保護時鐘仍然沒有停下。但至少美國人對我們自然遺產之美的欣賞依然存在。

拜登政府近期的倡議,可能會重新定義美國的保護運動,使美國能夠以身作則,為這片大陸制定保護標準。這個國家可以利用經濟、文化或政治領域巨大的權力和全球影響力,協助世界制定一套新的、急需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架構。儘管在其他問題上存在分歧,但美國可以就保護國內偉大的自然遺產達成內部共識,並通過出資承諾和能力建設舉措,支持全球保護議程。

這種共識不會很快達成。隨着時間不斷流逝,COP15會議必須被視為敲響了緊急的警鐘。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2.
www.project-syndicate.org

上一篇全球氣候融資挑戰

下一篇國際足協的世界盃諷刺戲碼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