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環保局對氣候科學的抗拒威脅每個人

約埃(Gary Yohe)| Project-Syndicate

2025年4月16日

3月中旬,特朗普總統新任命的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局長李修頓(Lee Zeldin)宣布,該部門正式重新考慮其「危害結論」。特朗普政府毫不掩飾地希望撤銷2009年關於溫室氣體排放危及「當代和子孫後代的公眾健康和公共福祉」的聲明。換句話說,總統希望收回美國政府關於氣候變化真實存在且由人類造成的說法。

這一科學發現源於2007年美國最高法院的一項裁決,即各種溫室氣體是《清潔空氣法》所涵蓋的污染物。法院認為,環保局必須確定新機動車排放的溫室氣體是否「造成或加劇了空氣污染,而這種污染可以合理地預期會危及公眾健康或福利」(粗體部分由作者所標)。明確來說,該裁決並沒有命令環保局對溫室氣體排放進行管制。但如果該機構發現排放造成或加劇了空氣污染,《清潔空氣法》將要求其制定準確體現「最新科學知識」的空氣品質標準。

為了做出這一決定,環保局必須查閱科學文獻,根據各類科學依據評估現有和新出現的風險,並評估與潛在監管替代方案相關的成本和效益。然後該機構會將其研究結果和政策選項的初稿公布於眾,保留60天的徵求公眾意見期限,並被要求在修訂檔的同時公開回應每一條意見。

2009年12月,在公布了其危害和「造成或加劇」結論的最終版本,後者承認新機動車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了有害的空氣污染,之後,環保局開始設計自身應對並實施適當措施。但抵制幾乎是立馬到來的:到2010年7月環保局已收到並駁回了10份要求重新考慮這兩項調查結果的申請。2012年6月,在一系列訴訟之後,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維持了危害結論。隨後在2022年4月環保局又駁回了另外4份覆議申請。

但如今在一個將氣候變化稱之為「騙局」,並遵循一個以開採化石燃料和放鬆管制為名,試圖推翻美國環境和氣候政策的執政藍圖的總統治下,環保局突然改弦易轍。那些重新考慮危害結論的理由並不充分,且部分是基於對氣候議程的不實指控,最明顯的就是所謂氣候議程給美國人強加了數萬億美元成本。

儘管如此,環保局未來的日子也並不舒坦。在該機構得出相反結論,溫室氣體排放不會危及公眾健康和福祉,之前,它必須採取與2009年結論相同的嚴格、多步驟程式。現在該機構必須面對更多證明這些排放物已觀察到和預計會造成損害的科學證據:過去16年間已有大量研究指出了溫室氣體排放的有害影響。

2019年,15位科學家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對當時文獻的綜述,也使氣候危機的嚴重性變得更加清晰。他們的結論是自2009年以來「各類證據的數量、多樣性和複雜性」都「顯著增加,明顯支持了認為會產生危害的理由」。2023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第六次評估採納了這一資訊,認為「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將繼續加劇」。報告強調,這些影響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惡化。

官方僅僅對危害結論進行重新評估就可能產生特朗普政府想要的效果:在聯邦層面上大規模撤出氣候行動。這種情況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環保局已宣布,計劃撤銷其科學研究部門,哪怕幾乎所有的美國機構都依賴於該部門所產生的氣候科學成果。

此外,許多支持全球變暖研究的政府部門,從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國家衛生研究院的上級部門)到商務部(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的上級部門),新任領導人在很大程度上都與特朗普一樣對氣候持懷疑態度。環保局對危害結論的重新考慮將為他們提供掩護,使之可以撤除對現有科學專案的資助,停止收集有價值的資料集,拒絕有創意的研究提案,凍結政府招聘,並進行大規模裁員。

特朗普政府對成熟科學的蔑視,加上對大學、非政府組織和私營部門研究資金的大幅削減,最終可能會阻礙整整一代年輕人研究氣候變化。無論環保局對危害結論做出何種決定,這一進程幾乎肯定會一拖再拖,牽涉到多個法庭案件,並最終訴諸最高法院,到那時損害可能已經造成。解散世界上最出色的氣候研究項目可能會損害美國人,和其他所有人的利益。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5.
www.project-syndicate.org

 

上一篇非洲應如何應對外援削減?

下一篇無人掌舵的美國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