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長期實際及名義利率最近部分回落,但仍然遠高於決策者已經習以為常的超低水平。即使通脹回落,利率也有可能依然保持這樣的水平。早該重新審視大規模流行的政府債務「免費午餐」論。
利率看似將永久維持低位,支撐了擔憂債務就是支持「緊縮」的觀點。許多人開始認為,政府理應在衰退期承擔巨額赤字,而在正常時期所承擔的赤字也僅應比衰退期略小一些。似乎沒人在意可能的風險,尤其是在通脹和利率領域。左翼宣揚在減少軍事開支所能節省的資源之外,政府債務可以被用於擴大社會事業,而右翼則似乎認為,減稅就是稅收存在的唯一意義。
受誤導最嚴重的方法,就是利用央行購買政府債,當短期利率為零時,這樣做似乎沒有成本。上述理念構成了現代貨幣理論和「直升機撒錢」的核心。近年來,就連著名宏觀經濟學家也四處宣揚,讓美國聯儲局在借助量化寬鬆吸收政府債務後將其註銷的理念,以這種方法解決任何潛在的主權債務問題,似乎不費吹灰之力。
但這種方法假設,全球任何實際利率上升均為漸進和暫時的。利率急劇攀升導致現有債務所付利息(包括央行作為銀行儲備所持有的債務)大幅上升的可能性被完全排除。但目前的狀況是:此前,曾為上述儲備支付零利息的聯儲局,現在所支付的利息超過5厘。
除少數明顯特例外,那些支持債務是免費午餐的人,並未承認新現實是一種可能。在最近一次會議上,我聽到一位著名的金融評論員的發言,此人一直是「利率永遠更低」說法的堅定宣導者,而且,似乎並未意識到這種說法已經被徹底揭穿了。當遇到追問時,他們承認,如果利率不能很快回到2010年代的超低水平,那麼預算赤字可能帶來重要後果。但他們卻不願承認,現有債務可能帶來問題,因為這會質疑他們此前曾經支持揮霍無度的財政政策。
同樣,在最近的本年度傑克森霍爾(Jackson Hole)會議上提交給全球頂級央行行長,關於創紀錄全球債務水平的論文中,阿爾斯蘭納普(Serkan Arslanalp)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似乎都不願探討,目前債務過多的影響,也不願探討日本和意大利等國政府債務高企,和經濟增長放緩之間所存在的聯繫。
可以肯定,下次衰退無論何時爆發,均有可能導致利率大幅下降,從而為以「撐到2025年」為口號的槓桿嚴重過多的美國商業房地產市場,提供潛在的臨時喘息機會。其中的邏輯是,如果業主能再承受一年的租金下降和財務成本激增,那麼,2025年的利率大幅下降,可能會遏制即將淹沒其業務的赤字潮。
但即使通脹下降,未來十年的利率也有可能比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十年要高。這反映多項因素,包括債務水平飆升、去全球化、國防開支增加、綠色轉型、民粹主義者要求收入再分配,以及持續通脹。哪怕往往被列為長期利率低迷理由的人口結構變化,也有可能因其要求增加開支以支持快速老齡化人口,而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影響發達國家。
儘管世界肯定可以適應更高的利率,但上述轉型仍在進行中。鑑於超低利率一直是維繫歐羅區團結的粘合劑,這種轉變對歐洲經濟體而言挑戰可能尤其巨大。當利率接近零時,歐洲央行「不惜一切代價」的救助政策看似沒有成本,但如果實際利率維持高位,尚不清楚歐盟能否在未來危機中得以存活。
正如我此前所提出的,日本將竭力擺脫其「永遠為零」的利率政策,因為該國政府及金融系統已習慣將債務視為零成本。而在美國,商業房地產行業的脆弱性,再加上借貸的增加,可能會引發另一波通貨膨脹。此外,儘管新興經濟體迄今為止已想方設法應對高利率,但它們所面臨的財政壓力卻十分巨大。
在這樣的全球新環境下,決策者和經濟學家,哪怕是那些此前曾隸屬於「永遠更低」陣營的人,也有可能需要根據當前的市場現實,以重新評估自身的信仰。儘管在不背上巨額赤字的情況下,擴大社會事業或增強軍事能力依然可行,但在不徵稅的條件下這樣做並不是沒有成本的。我們很有可能會以一種痛苦的方式發現,這一切都要付出代價。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3.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