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沙姆沙伊赫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顯露出令人鼓舞但仍需進一步努力的跡象,即正在形成全球各國必須團結面對全球變暖的政治共識。現在,全球領袖需要關注民眾和地球所面臨的另一個生存風險:那就是,令人震驚且不斷惡化的生物多樣性喪失。
本月在蒙特利爾,各國政府將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生物多樣性峰會上聚首一堂,就一項旨在到2030年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走上復甦之路的全球協定達成一致。我們不能將此次會議視為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附屬事件,或馬後炮。生物多樣性危機其實不亞於氣候危機,而且仍在迅速升級中。它必須成為所有國家的最高政治優先事項。
鑑於目前生物多樣性的喪失速度,有些科學家估計,在短短幾個世紀內,我們將失去世界四分之三的物種。這種大規模滅絕和對生態系統和生活環境的持續損害,是與氣候變化密不可分的。這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國領袖必須懷着雄心壯志,來到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同時為成功談判設定任務。
要想取得成功,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不僅必須就整體任務達成一致,還必須制定出明確目標和具體計劃,到2030年保護所有土地和海洋面積的30%。領導人必須帶着國家計劃和實現這些目標所需的資金,來到蒙特利爾與會。
2010年,當我首次當選哥倫比亞總統,我發現自己所管理的國家,幾乎完全被洪水淹沒長達18個月。被稱為「拉尼娜」的氣候模式,因全球變暖而進一步加劇,於是意味接近聖經的宏大降雨量。由於不具備處理這種局面的工具和知識,我意識到,我們必須與自然和解。專家們建議,將重點放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於是我們聽從了這樣的建議。全世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哥倫比亞,現在擁有比日本或英國還大的總和保護面積。
我們既清楚自然遭到侵蝕時會失去什麼,而且也了解自然的價值。我們也開始逐步意識到,可以從那些與土地關係最密切的人身上,學到哪些東西。許多土著群體數十年來一直在警告會發生生態危機,但其聲音和權利卻一直被忽視。
大自然的損失傷害各地民眾的利益。它已經開始損害人類健康、降低空氣質素、破壞我們種植糧食或獲取水資源的能力、加劇極端天氣事件,並削弱我們緩解或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上述問題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成為一個安全問題。對生態系統的持續破壞,是我們社會所面臨的最嚴重的長期風險之一。
作為某種經濟問題,僅需某些重要生態系統陷入崩潰,即可將像我這樣的國家推向絕境。例如,考慮到約75%的糧食作物依賴蜜蜂、鳥類和蝴蝶等動物散播花粉。傳粉動物的消失似乎不可想像,但卻是真實存在的威脅。而如果糧食變得更加稀缺,那麼首先深受其害的將是最貧困的人。
此外,生活環境遭破壞構成了嚴重的公共衞生威脅,尤其是因為這導致人類和動物更為密切和頻繁地接觸。世界衞生組織警告,這既導致了現有傳染疾病以更快速度傳播,而且加速了新型人畜共患病原體的出現。
最後,氣候變化不僅是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生態系統的破壞正在削弱地球抵消溫室氣體排放影響的能力。例如,南美的安第斯森林發揮着重要碳滙的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若非如此,將會導致全球變暖加速。
森林、濕地、水下海藻林、紅樹林和其他自然系統,也通過充當自然緩衝區或者水庫,以保護人類免受水災、旱災、熱浪和風暴等極端天氣事件的威脅。生物多樣性喪失不僅加劇氣候變化,而且還消滅了我們抵禦氣候變化的最佳防線。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為各國政府提供了取得突破的一次重大機遇,上述突破團結世界完成一項使命,相當於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議:在這個10年結束前,制止並在理想情況下逆轉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可以肯定,高層政治參與的缺乏,影響了目前的努力,導致許多人質疑為什麼我們要召開兩個單獨的會議,以解決並行的問題。他們的質疑很有道理。展望未來,我希望看到因為意識到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必須同時解決,所以將這兩個會議合併在一起。
但與此同時,我們絕不能繼續推遲在十年內制定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的宏偉目標。不久前,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第27次締約方會議上簽署的「損失及損害」協定已經表明,只要有足夠的決心,各國可以在看似棘手的問題上攜手合作。隨着時間的流逝,世界領袖必須在蒙特利爾發揚這種合作精神。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2.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