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人口紅利

Beniamino Callegari、Per Espen Stoknes| Project-Syndicate

2023年4月17日

提及全球人口是引發一場長期、激烈辯論最簡易的方式。馬爾薩斯(Thomas Malthus)曾在十九世紀提出警告,如果不實行生育控制政策,人口的指數級增長將超越農業發展速度,並導致反覆爆發饑荒和瘟疫,馬爾薩斯的論斷眾所周知地引發了激烈的爭議。工業化可以推遲危機,但危機爆發仍然是遲早的事。

爭論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仍未停止,當時保羅和安妮·埃莉希(Paul and Anne Ehrlich)出版了火上澆油的暢銷書《人口炸彈》(The Population Bomb)。如果僅從資料上看,他們的擔憂還算合理。到1975年,全球人口在不到50年的時間內達到40億,比此前翻了一番。全球人口去年11月達到80億,剛剛又實現了翻番。於是,新問題隨之而來:即全球人口是否會再次翻番,達到160億?

答案是絕對不可能。事實上,由於發生在過去50年的人口結構模式轉變,全球人口不太可能達到那樣的水平。人口增長率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達到高峰以來,就一直在穩步下行。各國女性都選擇少生孩子,而全球平均生育率現在僅為每名女性生育2點幾名子女。

當然,該資料掩蓋了巨大的地理差異。在德國和日本等地,每位女性所生育的子女數目低於兩個,但多數低收入國家生育率卻要高得多,脆弱國家尤其如此。儘管如此,聯合國估計,全球人口可能在本世紀達到100億至110億的高峰後開始緩慢下降。這意味我們要養活龐大數量的人口,但遠少於160億。

此外,我所在機構為斯德哥爾摩全球挑戰基金會所撰寫的一份全新報告:「人與地球:21世紀可持續人口場景及行星邊界內可能的生活水平」分析顯示,截止本世紀中葉,全球人口可能會達到90億左右這個低得多的高峰。如果世界在經濟發展、教育和衞生等領域實現更多投入,那麼,全球人口可能會降至地球上每個人都能可持續獲得清潔能源、住所、食物和水的水平。炸彈將被拆除,從而使所有人都能在行星邊界內生活得舒適愜意。這是一項值得稱頌的事業。

我們的預測源於一個新的動態模型系統Earth4All(所有人的地球),我們借助上述模型探索本世紀兩大經濟和人口情景。在第一種情景下,世界經濟繼續沿着與過去50年類似的道路向前發展,許多最貧困國家最終擺脫了赤貧,而全球人口在本世紀中葉達到88億的高峰,之後在2100年下降至73億左右。

在第二種情境下,我們稱之為「大躍進」,全球人口將在2040年左右達到85億的高峰,之後在本世紀末降至僅60億左右。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在扶貧和人力資源等領域,進行前所未有的投資,並在糧食和能源安全、不平等以及性別平等等方面,實現非比尋常的政策轉型。在這個可能出現的未來,我們將在一代人的時間內(截止2060年)消除貧困,並顯著影響全球人口趨勢。

主流人口預測往往難以在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間建立聯繫。但我們知道,低收入國家的快速經濟發展,對生育率會有極大影響。生育率會隨女孩接受教育、婦女通過有償就業和醫療及計劃生育方法的改善,而獲得更多經濟權力而降低。一旦我們將這些因素納入預測,將會導致人口增長速度急劇降低。

但我們的研究成果帶給人們極大的啟示。要實現大躍進,低收入國家政府必須竭力推動基於大量投資教育所帶來的經濟發展,而非僅僅依靠自然資源開採來達到經濟增長的目的。

此外,雖然有必要拆除人口炸彈來降低未來文明的崩潰風險,但僅僅這樣做還並不足夠。研究人口和行星邊界之間的聯繫時,我們發現——與流行的不實說法恰好相反——人口規模並不是人類突破這些邊界(主要表現為氣候變化等問題)的主要原因。相反,最富裕10%群體的消費才是主要驅動力——該群體有着極度顯著的物質足跡。

人類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並非人口,而是奢侈的碳和生物圈消費。相比於數十年前便已經達到人口高峰的國家,那些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卻有着極其微不足道的人均環境足跡。如果能夠更公平地分配資源,今天的全球人口本已可享受到超出聯合國最低標準的生活條件,而不需要顯著改變發展趨勢。

人與地球為全球人口問題描繪了某種充滿希望的前景。我們的研究成果挑戰了人們所普遍存在的誤解,即人口增長是超越地球邊界的主要原因。而事實上,將我們推向懸崖的恰好是世界最富有的人。

通過系統性經濟變革,為行星邊界內所有人提供美好生活依然可能。希望我們的報告將引導決策者重新審視消費模式的影響,並為人類自身利益,將公平分配而非經濟增長作為重中之重。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3.
www.project-syndicate.org

上一篇美金融監管系統依然破爛

下一篇暴政下的宣傳者正在取勝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