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需要可負擔、可獲取且期限與發展成果相匹配的融資。然而,對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說上述條件都不適用。相反一場不斷升級的「債務災難」正在發展中世界的大部分地區上演,並被層出不窮的全球危機所加劇。
當前危機的緊迫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目前有資格獲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減貧與增長信託基金資助的68個國家中,有一半以上正面臨債務困擾,而這一數字則是2015年的兩倍有多。
但即便這一數字也未能反映問題的嚴重程度,因為減貧與增長信託基金框架以外的許多國家,也在努力應對沉重的債務負擔和流動性挑戰。在2017至2023年間發展中國家的平均償債成本每年激增近12%,是其出口和滙款收入增長率的兩倍有餘。這導致在此期間三分二的發展中國家的外債可持續性狀況有所惡化,其中包括有資料可查的45個非洲國家中的37個。
儘管債務負擔不可持續,但由於債務解決機制效率低下且政治和經濟成本過高,許多國家不願實施違約。因此,負債國會將償債義務置於自身發展之上,因為不斷膨脹的償債支出擠佔了對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本的重要投資,抑制了增長並推遲了氣候行動。當前有33億人生活在償債支出超過醫療保健和教育支出的國家,其中絕大多數為中等收入經濟體。
如果不加以解決,目前的流動性受限可能會迅速演變成一場全面償付能力危機。因此,需要採取緊急干預措施去防止出現違約潮並使債務國走上經濟獨立之路。
為應對全球南方不斷升級的債務危機,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於2024年12月成立了債務問題專家組。該專家組成員的任務是確定並推進各類政策解決方案,以協助發展中經濟體,尤其是非洲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擺脫債務困擾的惡性循環。
雖然以往也成立過一些處理過主權債務問題的聯合國工作組,但有幾個因素使得這一倡議與眾不同。首先是時機:接連不斷的經濟衝擊迫使發展中國家借債(而且通常是以較高利率),嚴重限制了它們的財政空間。距離2030年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最後期限僅剩5年時間,而發展中國家卻因持續存在的4萬億美元年度資金缺口,而無法如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不到四分一的具體目標。
其次,以往那些倡議側重於發展中國家清償和償付債務的能力,而專家組的目標則是確保任何擬議的解決方案都能支持可持續發展。
第三,專家組旨在確定和推廣一些能夠在全球、地區和國家層面獲得政治和公眾支持的解決方案。雖然大刀闊斧的措施對於解決目前債務和發展危機至關重要,但我們不能去推行那些幾乎沒機會獲得必要支持以推動有意義變革的建議。
有鑑於此,專家組會力求制定一些綜合性戰略。如果解決方案僅適用於新債務或無法促進經濟增長,那就可能得花費數年時間才能穩定債務動態。此外還必須小心權衡利弊,比如更多地依賴擔保或許能調動更多私人資本,但卻可能會減少主權國家獲得優惠融資和贈款的管道。
最後,專家組的構成和外展特性使其在解決這些問題方面具備獨特優勢。在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和其他國際機構的支持下,專家組彙集了眾多前任和現任官員、政策制定者和知名學者,因此可以將技術專長與高層影響力結合起來。
小組與包括國際金融機構、20國集團、2025禧年(Jubilee 2025),以及各種地區和國家組織和機構在內的主要機構和網路保持着密切聯繫,為政策制定者、學者、公民社會代表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創造了寶貴機會。通過促進聯合國會員國之間的協調,小組可以幫助調動政治意願和完善新提出的建議草案。
而即將召開的三個會議,包括7月在西班牙舉行的第四屆國際發展籌資會議、南非的G20峰會和11月在巴西舉行的第三十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尤其可以作為推動現實可行的政策解決方案的重要平台。
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任何一項改革能在一夜之間解決發展中世界的債務危機。但這場危機暴露了傳統做法的局限性,突顯了重新思考主權債務結構和目的的迫切需要,從而使各國不再需要被迫在償還債權人和保障自身未來之間做出選擇。
鑑於事關重大,任何解決方案都必須既迅速又能團結廣泛的利益相關者聯盟。但速度不能以犧牲長期進展為代價。要打破債務困擾的惡性循環,解決方案必須超越短期解決辦法並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5.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