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氣候科學戰勝氣候宿命論

Carl-Friedrich Schleussner、Bill Hare、Johan Rockström| Project-Syndicate

2023年6月14日

巴黎氣候協定將全球變暖限制在攝氏1.5度的目標,再次登上了頭條。按照世界氣象組織的最新預測,「2023至2027年間,全球近地表年平均氣溫最少有一年較工業化之前水平高出攝氏1.5度的機會率為66%。」超級強勁的厄爾尼諾循環,意味幾乎肯定將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氣溫紀錄。

儘管上述警告令人憂慮,但如果將一年超過攝氏1.5度視為某種無法達成該目標的標誌,則將更加令人擔憂。得出這樣的錯誤結論將致使我們在本應加倍努力的情況下,放棄巴黎協定目標。

攝氏1.5度的目標並不會因為僅僅一年或幾年出現極端氣候溫度而落空。巴黎目標瞄準的是數十年來人類所造成的氣溫升高。我們必須牢記這一點,才能抵禦近年來愈演愈烈危險的氣候宿命論勢頭。

誠然,目前的地球溫度已經比工業化之前的水平高出約攝氏1.2度,我們也更加熟悉「百年一遇」的洪水、森林火災和熱浪。在某些低窪地區,海平面上升已迫使人們搬到別處。但攝氏1.2度和攝氏1.5度之間仍然存在巨大差異——更遑論攝氏1.5度和攝氏2度——到本世紀結束時,氣溫仍有可能升高不超過攝氏1.5度。

最近的氣候研究成果已確認,攝氏1.5度護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如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去年所警告的,極端天氣事件、生態系統崩潰和行星臨界點,均有可能出現在全球變暖水平顯著低於此前想像的時候。自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於2014年的上一個報告期以來,我們已經搜集了更多證據,證明即使世界僅變暖攝氏1.5度,同樣極具挑戰性,而超過這一水平的氣溫上升,將帶來真正的毀滅性後果。

氣溫每上升十分之一攝氏度,便會有更多人暴露在威脅生命的熱浪、缺水和洪水中。更糟糕的是,各項研究顯示,達到臨界點(如說南極西部冰蓋潛在崩塌)的機會率,在攝氏1.5度以上將呈現指數級增加。世界不會從懸崖上跌下來,但卻會出現實質性的變化,導致行星系統開始無可逆地朝着更多冰蓋融化、海洋生態系統改變和海平面升高等方向移動。

通過盡快減少溫室氣體排放(GHG),以緩和上述風險,是唯一明智的方法。雖然短期內我們仍有可能超過攝氏1.5度的極限,但從長期來看,我們仍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但只有我們將化石燃料排放降至零,才有可能做到。這也是實現溫室氣體零淨排放的關鍵首要步驟。

同樣重要的是,保存和恢復吸收及存儲碳元素的自然陸地和海洋系統。如果扭曲了地球碳循環(例如,通過永久凍土層的融化),我們將破壞自身扭轉全球氣溫上升的能力。

本世紀將升溫限制在攝氏1.5度,要求我們到2030年實現排放減半。得出這個數字並不是隨機的。只有在這十年內實現排放減半,才能在2030年代實現變暖速度減半,並且在2040年代實現停止變暖。我們可以將其想像為一個選擇題,是我們自己應對氣候變化,還是向我們的子孫傳遞這顆文明的定時炸彈。

減緩變暖進程也為我們爭取到寶貴的適應時間。即使像美國這樣的富裕國家,其適應氣候變化後果的速度和充分程度也十分有限。而對那些生活在更為脆弱地區的民眾而言,情況就糟糕得多。像去年巴基斯坦洪水那樣的災害,可能會導致國家經濟脫軌,並使其陷入債務和貧困不斷攀升的惡性循環——上述國家無力應對的未來氣候災難,將加劇所有這些困難。

此外,世界各地政府、企業和城市所做的許多零淨排放承諾,均以攝氏1.5度的升溫限度為前提。逐步淘汰煤炭計劃(如德國、越南和英國的計劃)是基於以1.5度為目標的模型,該模型顯示,經合組織國家需要在2030年前停止使用煤炭,而非經合組織國家則需要在2040年前完成。緊隨其後的將是天然氣。

隨着時間不斷流逝,上述以1.5度為基礎的模型,正在告訴我們如何確定目標優先順序。我們必須首先實現電力脫碳,然後盡可能地電氣化交通運輸、建築和工業,此外,還必須減少需求。除上述相對容易實現的目標外,我們還必須擴大除碳技術的應用規模。

投資也一直朝着這個方向發展。自2015年巴黎協定達成以來,太陽能、風能和電池成本均直線下降,電動車和熱泵也正成為主流產業。所有這一切都是政府鼓勵措施所引發的市場回應。公共政策對樹立信心和支持清潔能源增長,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放棄並考慮提高1.5度的減排目標,會讓大型排放主體擺脫困境。這樣做不但無法增強信心,反而會向所有人發出應當降低預期的訊號——同時,背叛那些生活在缺乏資源和可能性來應對變暖地區生活的民眾。

如果不繼續推動最具野心的科學目標,那些在現有局面下的既得利益者便會利用我們的宿命論。由於俄羅斯發動入侵烏克蘭之戰,英國石油公司(BP)在當年獲利盆滿缽滿後,卻在不久前表示,將把其在脫碳方面的絕大多數預期投資,轉投石油和天然氣項目。

最先進的科學告訴我們,1.5度的目標依然可行,同時,也告訴我們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正如英國氣候變化外交官貝茨(Pete Betts)所說,「如果我們真的超過1.5度,它所傳遞的資訊不是放棄,而是要加倍努力。」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3.
www.project-syndicate.org

上一篇美中兩國處碰撞軌道上

下一篇西方產業政策與國際法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