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5驚喜:課金睇投行報告

九叔| 走夾唔唞

2025年1月14日

近期股市跌跌不休,大行報告則乏善可陳,對中港股市大都力推防守性收息股,恒指和標普500指數目標都未見太大變化,瑞銀維持今年底看20000點,滙豐由23420點上調至23870點。

單看目標價意義不大,一向得個「睇」字或「得啖笑」,過分牛或過分熊則可能留意一下理據,為何「同條街」出現如此大反差,例如上次講過花旗睇恒指28000點,但又「低配」港股。

今期九叔目光放在瑞銀一份報告,講到「2025年可能的驚喜」。當中提及4個「驚喜」,供各位讀者自我判斷【表】。第一,特朗普新政府下,美國經濟和政策相關的高度不確定性。報告提到,對美國從世界其他地區進口的商品加徵關稅、美國更嚴格的科技限制,以及更激進的脫鈎措施,可能會進一步削弱中國出口和GDP增長。

「地緣政治不確定」睇到厭

乍看之下,確實甚有道理。惟細心一想,這項高度不確定性,其實自特朗普當選至今,市場已一直討論,就算特朗普未上場,上一手拜登在任,市場都已經在討論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但凡有一日市場大上大落,大行報告總會歸咎於地緣政治;假如上落幅度較預期細,則解釋為市場早有預期。

所以每當九叔看到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等相關字眼,都會一陣頭痛,報告最起碼應解釋或計一下背後對GDP或者貨幣或某個產業有多大影響,就算最後「條數計唔啱」,都教讀者或投資者心中有底。

接下來一句獨立抽出來評論,可能未必十分公平,但看畢真倒抽一口涼氣。該句寫道,「美國對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政策立場的改變,也可能給中國市場帶來任何一個方向的驚喜。」九叔不知應該稱讚該分析員是「盡責」抑或「過分小心」。猶記得張五常在其著作《經濟解釋》中提及的「套套邏輯」,基本上是不會錯的理論,因為不可能被事實推翻,所以就沒有解釋力。

第二個可能的驚喜是「中國的政策支持可能會令人失望或者有正面的驚喜」。九叔估計唯一「開圍骰」的機會是市場完全沒有反應,但觀乎過去幾次,市場或多或少都有些許預期,一旦預期不符,市場便有「反應」。

當然瑞銀報告之後解釋較為清楚一點,提到在其基本情景中,如果整體財政支援弱於預期,尤其是對家庭消費的支援,或房地產去庫存實施速度較慢,政策可能會令人失望;相反,如果中央政府對家庭方面的支援更多,以及更快地實施結構性措施和改革,可以提振國內信心和經濟,後者可能包括加快戶籍改革、全面財政改革、擴大服務業對私營企業的開放,以及進一步的國有企業改革。最起碼提及了市場對哪些方面有預期,假如以上某些範疇不達標,則可能令市場失望。

在此不一一細寫,但值得一提,報告最後一點,算是比較有方向性。報告寫道,儘管最近有政策支援和房地產市場的銷售反彈,基本預測仍認為全國房地產活動要到2026年才能穩定下來。鑑於中國本已有很高的住房擁有率、城市化進程放緩、住房庫存高企,以及地方政府財政狀況充滿挑戰,瑞銀認為房地產活動可能需要比預測更長的時間才能穩定和反彈。

分單次付鈔及年費模式

長期寫報告內容可能比較沉悶,九叔最近發現網上有一項新產品頗為有趣,原來投行報告都有價有市,最受追捧的自然是高盛和大摩,暫時發現有兩種收費/服務模式,一種是找某份報告,然後單次付費購買或尋找該份報告;另一種則是季度或年度收費模式,付一筆錢然後期內「任睇唔嬲」,據稱報告齊全程度較部分大型買方更佳,而且有專人整理,有AI產生每日重點。九叔睇完都不禁心思思想課金,只是當中難免有合規問題。

其實這類服務不難想像頗受投資者歡迎,年費雖不便宜,但對經常睇報告的人而言仍然抵玩,要知道投行報告不算便宜,而且較雜亂無章,九叔以往要新增不少文件夾,又要下不少標籤,才較容易尋找。可能這類服務的出現,對投資者而言才是2025年最大的驚喜。

本欄逢周二刊出

上一篇美元強勢今年首季可持續

下一篇特朗普2.0時代投資展望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