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今年將面對的最大挑戰仍來自美國,不過,內地官方此前已公布了一系列應對策略。
今年內地貨幣政策有望保持寬鬆,其他行業利好亦有望持續發放。短期內,相信投資者會保持審慎的態度,一旦關稅水平低於預期,指數或有望再度全面發力炒上。
美國關稅左右中國增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此前已提前預告,今年將推出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放水」行動有望陸續落實。官方放出大招的背後,主要是擔心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後,中國經濟增長可能陷入危機,所以提前作出部署。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提到要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60%關稅,但成功當選後,只提過要對中國商品加徵10%的關稅。有外資大行此前曾預測過,若60%關稅成真,中國GDP或會倒退1至2個百點,中國可能需要透過大幅貶值人民幣來應對關稅衝擊。
若最終關稅低於60%,相信中國經濟所承受的壓力將大為緩解。但無論如何,內地官方已做好一切準備,包括在進出口關稅及各類商品的貿易限制方面與美國角力。國內方面,各類扶助政策亦準備就緒。
整體而言,美國關稅的最終走向,仍是左右中國經濟增長,以及股市表現的最大不確定因素。60%的關稅一旦落,大市即時大挫的可能性依然較大。所以,大市最終能優於預期,還是再次掉頭向下,似乎仍在於特朗普的一念之間。中國推出的一系政策能否成功抵擋美國的壓力,仍有待觀察。
入市資金有望續增
但只要經濟增長保持穩定,加上在寬鬆貨幣政策的支持下,入市資金量自然有望續增。去年10月以來,內地股市每日成交金額均達到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以上,游資的炒作尤其活躍。若貨幣政策進一步放鬆,市場成交或有望再增至2萬億元以上,將為指數帶來更大的支撐。
當然,游資主要集中在中小型股份的炒作,並非官方樂見的結果。所以,國資委此前便提到,要求央企做好市值管理。而央行近日發表的報告,亦提到要完善退市機制,清理「殼」股。可見扶助優質股份,以及打壓劣質「殼」股,似乎亦是今年股市的政策重點所在。
在國內的政策助力,與國外的威脅並存的情況之下,預期大市或會不時出現大幅波動。相信不受出口關稅影響,而受惠於內地一系列扶助政策的板塊,在今年有望成功跑出。當中包括內需概念、人工智能概念、新基建概念、國有企業概念等等。
內需科技股值得看好
另外,在寬鬆政策助力下,金融及房地產亦有望受惠,加上環球貨幣政策放鬆,商品資源價格或再次迎來反彈,資源同樣值得留意。近日,內地券商發布1月金股組合,當中便出現不少內需及資源股。
食品飲料、家電、汽車、煤炭、石油等行業,均受到關注。當中,得到不少於兩家券商推薦的金股包括美的集團(000333.SZ)、甘源食品(002991.SZ)、百潤股份(002568.SZ)、中國神華(601088.SH)、上汽集團(600104.SH)、海螺水泥(600585.SH)、中國海油(600938.SH)等。
與出口關係不大的股份,實際業務或有望不受關稅威脅,但大市一旦全面下挫,相關股份亦難逃一跌。所以,短期內在關稅未有定案前,相信大部分投者仍不敢過於進取,將保持審慎的態度,以應對市場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