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全球貿易另闢蹊徑 美弄巧反拙成輸家

社評| 社評

2025年2月3日

全球貿易戰已無可避免!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行政命令,針對三大貿易夥伴開徵關稅,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稅率是百分之二十五,針對中國進口的商品則在原有的關稅基礎之上再加百分之十。課稅商品種類沒有豁免,唯一例外是加拿大石油。至於歐盟,特朗普預告「絕對會擴大關稅」,批評「歐盟對我們太糟糕了」,幾乎不買美國貨。

骨牌效應之下,國際供應鏈勢必受到衝擊,特朗普自己亦承認,新一波關稅會短暫令市場動盪,但堅稱此舉「有助於美國縮減貿易赤字和引入大量金錢,變得非常富有和強大」。儘管特朗普指控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打擊鴉片類藥物芬太尼不力,導致大量毒品流入美國,而作為南北鄰居的墨加兩國又疏於堵截非法移民,所以將相關問題跟關稅掛鈎;然而,特朗普卻說,無論加拿大、墨西哥或中國做什麼,都無法阻止開徵關稅。換言之,以上一切皆為藉口,關稅不是談判手段,關稅本身就是目的,純粹收錢。

不過,收錢也有聰明和愚蠢之別,如果一邊收了關稅的錢,另一邊造成通脹飆升、美股暴跌、人民捱餓,實在愚不可及。經濟學家不斷警告,貿易保護主義最終只會將價格成本轉嫁到美國消費者頭上,並且未必能夠刺激本土製造業。「中國製造」有很高的性價比,即使狂加關稅,也難以阻止美國消費者購買。

美國《華爾街日報》以編輯委員會名義發表專欄,狠批特朗普正在發動一場「史上最蠢」的貿易戰。該報指出,特朗普好像認為美國應該發展成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體,將貿易逆差視作毒蛇猛獸,好像美國不應該從國外進口任何東西,好像出口產品到美國的國家都是從美國身上佔了便宜,但這不是今日世界運作的方式,而這種完全封閉的經濟體如果真的實現,也不會帶給美國民眾想要的生活。

貿易保護主義令人民捱餓,歷史上早有悽慘的教訓。英國在十九世紀採取「穀物法」(Corn Laws),對外國農產品強制實施進口關稅,目的是保護英國農夫和地主。穀物法不但令英國人買不到便宜的糧食,同時令英國工業產品不能外銷,尤其嚴重的是,當時還屬於大英帝國的愛爾蘭出現馬鈴薯災荒,一百萬人餓死,另有一百萬人被迫離鄉別井,主要的移民目的地是美國。結果,示威抗議不絕的情況之下,穀物法在一八四六年被廢除,讓外國糧食進口英國,此舉成為國際自由貿易的濫觴。

今日全球經濟運作的方式是,各司其職,各取所需,所以美國品牌特斯拉必須在中國生產電動車,然後賣到全世界,才符合經濟效益。按照特朗普的邏輯,加徵關稅可以振興美國製造業,不妨問一問他的親密戰友、特斯拉老闆馬斯克,願意將中國生產線搬回美國嗎?又以晶片業為例,特朗普抱怨美國有百分之九十八晶片生意跑到台灣,非要加徵關稅不可。問題卻在於,美國商家除了台灣之外,找不到其他合適的代工晶片製造廠,加徵關稅根本無法讓晶片生意回流美國,到頭來關稅的負擔落在美國商家和消費者身上,反而削弱美國的科技競爭力。

美國不是不可以重新開始振興製造業,須考慮的是,成本高,效率低,陣痛期隨時長達十年以上。特朗普還說,增加關稅收入可以用來抵消其他稅項,兌現其減稅承諾。然而,這次向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徵收的關稅,大約只能為美國庫房提供一千一百億美元收入,相當於總稅收的百分之二,較之於個人入息稅佔美國總稅收的百分之四十五,顯然是小巫見大巫。

中國政府多番強調,貿易戰沒有贏家,既不符合雙方利益,也不符合世界利益。加拿大總理杜魯多亦說,關稅將對美國民眾產生實際影響,批評違反兩國的自由貿易協定。杜魯多宣布推出報復措施,將對總值一千五百五十億加元(約八千三百一十億港元)的美國商品徵收百分之二十五關稅。

特朗普將貿易逆差、職位流失諉過於人,矛頭指向全世界,極可能導致四面受敵的尷尬局面。美國破壞過去數十年建立的貿易聯繫,趨向封閉,國際社會將另闢蹊徑,打造一條「沒有美國的供應鏈」。那時候,美國將淪為最大輸家,後悔莫及。

上一篇老特再揮關稅刀 貿易戰前先熱身

下一篇中美脫鈎恐釀三次世界大戰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