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完善新型保險業務發展3建議

劉健宇|

2024年4月6日

近年,不同地區興起了不少新型保險,例如網絡安全保險及寵物保險等,為社會不同事務提供風險管理的選項。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香港強化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的作用;香港特區《財政預算案》亦提出不少措施推動本地保險業務發展。本文將從3種新型保險業務入手,為香港鞏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地位提供建議。

政策鼓勵企業購網絡安全保

網絡罪行近年持續增加,保安局早前提出就網絡安全立法,規定「關鍵基礎設施」營運者的網絡安全責任,旨在提升全港網絡安全保護能力,可惜暫時仍未知悉港府的立法計劃。然而,網絡罪行已日益嚴重,去年數碼港更爆出網絡系統保護不力導致敏感數據及文件外洩事故,讓公眾驚覺一些重要公共事業網絡安全能力仍有不足。面對今天資料洩漏、勒索程式及其他網絡事故趨增,機構除了提升網絡安全能力外,亦可通過投保「網絡安全保險」轉移有關風險。

網絡安全保險有助把投保者因網絡攻擊而導致的財務損失減至最低。2023年7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網絡安全保險規範健康發展的意見》,為網絡安全保險市場進一步走向規範健康發展提供明確指導。投保網絡安全保險的機構均被要求在投保前加強風險控制,並通過保險企業要求的網絡安全檢查,被保企業更須按照相關標準規範開展積極防禦,進行網絡安全風險管理。

這種方法除可提升個別企業的網絡安全能力,亦有助減少完善網絡安全保障的社會總成本──保險公司勢將形成統一保險形式,避免企業間各自為政造成資源浪費。未來,我國正積極發展無人駕駛汽車、人工智能等技術,香港亦正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當中的網絡安全需求只會日益重要。有關部門應該通過政策措施,鼓勵企業購買網絡安全保險,促進不同持份者發揮協同效應,讓香港持續成為網絡安全城市,並加快數碼經濟的發展。

鞏固區域海事保險中心地位

不少意見認為,香港有充分條件成為「區域海事保險中心」。作為全球領先的國際航運中心之一,香港擁有近90家本地和境外保險公司,以及超過400名保險從業人員從事海事保險業務,特別是針對船舶協力廠商責任的保賠保險。全球保賠保險協會集團的13家保賠協會,12家在香港設有分公司或辦事處;代表眾多內地船舶企業的「中國船東互保協會」,在香港也設有分公司。一般而言,海上保險包括「船殼保險」(Hull and Machinery,H&M)及上述的「保賠」兩種,碰撞責任導致的損失有75%為船殼保險承保,其餘25%通常由保賠保險承保。

保險業監管局已豁免與海事保險相關保險合約的保費徵費,為香港發展船東責任保賠(Protection and Indemnity,P&I)保險奠定基礎。船東責任保賠保險一般是由「船東保賠協會」提供,船東保賠協會是指船舶所有人自己組成、非營利的互相賠償和保障的互保組織,由入會的船東會員出資,建立保險基金,共同分擔會員公司船舶發生的海上保險人不承擔的責任險和會員船東的無限賠償責任。

船東保賠協會所提供的保險,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保障(protection),意指承保船舶碰撞責任及人身傷亡賠償責任的保障;二、賠償(Indemnity),是指承保貨損的賠償責任。一般而言,現時「國際保賠集團」只有美國和日本船東互保協會位於歐洲以外,中國和南韓的船東互保協會一直未能加入「國際保賠集團」,該國際集團未能反映我國日益強大的國際影響力。香港未來應積極協助國家,完善香港經營船東互保協會的監管環境及人才發展。

發展寵物保 塑動物友善城市

另一邊廂,近年有不少動物保護團體提倡塑造香港成為「動物友善城市」,當中特別關注寵物患病時的照料。寵物醫療是飼主一筆不菲的開支,人們愈來愈需要寵物保險,以減輕與意外傷害和癌症等嚴重醫療狀況相關的費用。

瑞士再保險公司(Swiss Re)於2021年發表《中國寵物保險發展報告》指出,中國的寵物保險於2019年開始了最新的擴張階段,源於人均收入上升、飼養寵物者增加,以及公眾對動物保護意識增強等。

此外,獸醫醫療保健設施的需求激增,亦將推動寵物保險的採用──這些服務通常涉及大量資本投資、專業人員和專業診斷設備。

現時全香港有超過50萬隻寵物,當中僅約3%有購買寵物保險,遠遠不及歐美國家三成的數字。大部分寵物保險均提供至少100萬港元的第三者責任保障,就受保寵物引致他人受傷或損失財物作出賠償。推動寵物保險的普及,有助塑造香港成為「動物友善城市」,當局可以在植入晶片及向飼主發牌時,向飼主宣傳寵物保險的重要性,更可為一些已購買保險的飼主提供費用豁免。

發展網絡安全保險及寵物保險,有助為社會提供更多風險管理的選項;香港亦須完善經營船東互保協會的監管環境及人才發展,藉此鞏固香港區域海事保險中心地位。憑着上述措施,相信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的地位。

鞏固香港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倡議之二,本系列完

上一篇【信報月刊】金融中心褪色 撤辣樓價不會飆

下一篇從Blue Coast熱賣看港人信心回歸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