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元乘車優惠不應由公交營運商承擔

易志明|

2024年4月25日

財政司司長在最新的《財政預算案》中,要求相關部門檢視2元乘車優惠及公共交通費用補貼兩項涉及開支較大及增長迅速的交通資助計劃運作模式,目的是要讓有關計劃以財政上可持續的模式繼續,預計檢討會在今年內完成,其中2元乘車優惠計劃較受社會關注。

2元乘車優惠計劃在2023/24年度的開支約為40億元,較疫情前2019/20年度的13億元增加超過兩倍,當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2021年下調了計劃的適用年齡,由65歲降至60歲,讓長者可提前享受這項廣受歡迎的政策,亦與國內免費乘車優惠的適用年齡看齊。當時是認為長遠公共財政可以穩健地支持這項利民政策,惟今日面對巨額財赤,在經濟不景的情況下開源只會進一步令經濟下滑,政府唯有節流控制開支。

可是隨着香港人口持續老化,預期2元乘車優惠計劃的開支會有增無減,有部分意見提出長者使用多了公共交通,營運商可從中獲利,甚至乎說整個計劃受補貼的主體就是公共交通營運商,而非長者或殘疾人士,所以應該由公共交通營運商承擔計劃的開支。我必須指出,這個理解絕不正確,車資收入增加,只是延後了營運成本不斷上升所帶來的加價壓力,兼且社會福利絕不應該由私營的公共交通營運商承擔,這亦有違香港行之有效的制度。

由始至今屬福利政策

2元乘車優惠計劃由始至今一直是福利政策,而非交通政策。負責的政策局是勞工及福利局,運輸署只是負責執行細節的安排,長者或殘疾人士乘搭公交後,公交營辦商只是獲發正常車資和2元之間的差額,並不會額外受益,因此指計劃補貼的主體是公共交通營辦商,並不正確。反而在計劃推行的早期,涵蓋的公共交通工具並不全面,令計劃以外的公共交通工具乘客大量流失,因而蒙受損失。

政府稅收的其中一個重要功能是財富再分配,政府大部分的收入是由商界及較富有的階層而來,即是有能力的人需要負擔更多,能者多付,以應付政府在社會福利、教育、醫療等各方面的開支,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社群。香港所有公共交通都是由私人公司經營,自負盈虧,在工資上升、燃料費用高昂的情況下已艱苦經營,若要分擔補貼金額,勢必導致加價壓力,即是把2元乘車優惠的開支由富有階層透過稅收而轉移至每天使用公交服務的中產或者基層身上,違背能者多付的原則及行之有效的原有制度。

最近相關討論已經令一眾公共交通營運商非常憂慮,擔心政府因輿論壓力而把相關開支轉移到他們身上,令經營環境更加艱難;加上政府一向處理調整收費的申請需時,變相有可能要營運商「硬食」初期的相關開支。政府今次的檢討影響深遠,必須全面及充分諮詢相關業界,絕不能閉門造車,草草了事。

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

上一篇樓市利好落空 劈價再看長實

下一篇何君堯當「反對派」 狄志遠擬撐財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