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近日發布的第3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在全球121個金融中心中,香港與去年的排名一樣,位於第四位。相信釐清全球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演進邏輯,鞏固傳統優勢,與時俱進打造新優勢,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必將煥發出新的持久活力。
制度變革開放鞏固地位
國際金融中心是指聚集了大量金融機構和相關服務產業,全面集中開展國際銀行借貸、證券發行與交易、外滙與大宗商品交易、財富管理和保險諮詢等金融活動的區域(主要是城市)。
從理論和歷史視角看,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和演進是動態發展的過程,有一定的內在邏輯。首先,經濟實力是國際金融中心形成和發展的根基。歷史上,荷蘭阿姆斯特丹、英國倫敦、美國紐約成為全球領先國際金融中心的過程,都伴隨着這些城市所在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崛起和壯大。
其次,制度變革和開放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鞏固的助推劑。日本東京、新加坡、法國巴黎等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當地政府在吸引全球金融資源方面政策的推動。
最後,技術創新與突破是國際金融中心保持長久活力的重要動力。技術革命帶來產業升級和巨大的投融資需求,可以為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機遇。
亞太區節點助「帶路」發展
當前,香港已發展成為在全球佔有重要地位、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具有無可比擬的發展優勢。主要表現為:香港背靠祖國,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經濟腹地;香港金融市場高度開放,金融機構及其配套服務發達,能夠為國際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金融選擇,國際領先金融機構廣泛聚集;金融基礎設施健全,簡單低稅,營商環境一流;金融自由度全球領先,沿用普通法體系,與國際通行法律體系接軌,金融監管環境穩健完善;法律、會計、評級、仲裁、管理諮詢等配套專業企業和服務發達,金融人才滙聚;外滙交易、資產管理市場發達。
香港位於亞太地區中心,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更是國際資金進入內地和內地資金走出去的「超級聯繫人」。首先,隨着愈來愈多內地企業赴港上市,香港證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成交額持續增長,已發展成為全球融資最活躍、流動性最高的證券市場之一,成為全球領先的IPO集資地。其次,香港不僅是內地企業赴境外上市的首選地,也為國際投資者進入內地市場提供了便捷的通道,當前境外投資者持有的A股中,70%是通過「滬深港通」等互聯互通渠道交易。此外,國際資金和貿易港地位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香港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區域內貿易與投資的快速發展,將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帶來潛力巨大的市場融資和配套金融服務需求。
與時俱進打造全球交易中心
強化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已有無法取代的實力和競爭優勢。特區政府持續出台多項措施,致力於把香港打造為人民幣國際化樞紐。在2024/2025年度《財政預算案》中,進一步推出三方面措施優化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包括便利人民幣跨境投資和雙向流通、鼓勵機構提供更多離岸人民幣產品及風險管理工具,以及發展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為亞洲主要的國際中央證券託管平台。同時,隨着內地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的持續推進,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將進一步深化,將商討引入股票大宗交易、把人民幣櫃台納入「港股通」等。這些政策落地實施,將有助於豐富離岸市場人民幣產品體系,增加人民幣流動性供給,滿足更多國際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的需求。
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國際債券發行及交易中心。未來香港應吸引更多跨國企業、金融機構、主權機構來香港發行各幣種債券,活躍國際債券交易量及流動性,完善國際債券評級方法及基準收益率曲線,把香港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國際債券發行及交易中心。可採取積極有效措施,穩步擴大伊斯蘭債券、通脹掛鈎債券及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研究為債券發行及投資環節提供更多稅務豁免及減免,提升國際資本選擇香港發債的積極性和便利性。
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投資者首選的資產及財富管理樞紐。亞洲是未來全球財富增長的重要來源地,亞洲有機會出現世界級規模的財富管理中心。香港應把握機遇,更大力度拓展亞洲及全球市場,不斷提升財富管理業務規模,提升資產管理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未來應進一步完善投資渠道和機制,提供更加豐富的配套產品與服務,如外滙兌換、債券代理、託管服務、風險對沖等,吸引更多全球頂級基金管理和保險公司來香港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持續推進家族辦公室市場發展。
持續加速發展成為科技創新金融服務樞紐。近年來香港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投入成果逐漸顯現,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科技創新成為重要的推動力量,由此也帶動了香港自身科技創新產業的不斷壯大。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由香港、深圳和廣州創新及科技業組成的廣深港科技集群位列「全球最佳科技集群」第二名。未來香港可進一步加強與大灣區主要城市在技術研發、創新投資等方面的合作,探索人工智慧、生物科技、新能源等市場的發展機遇,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和運用。同時還可把更多科技元素注入金融業務,做強金融科技,並推動傳統金融對於產業變革、科技創新等的全方位支持,發展創投基金、天使基金、股權投資等新型金融業務,以金融賦能創新科技發展。
作者為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