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賣地市場也要「減辣」

方耀明| 天圓地方

2024年4月17日

政府早前公布了2024/25財政年度的賣地計劃,其中包括8幅可供推售的用地、1個鐵路物業發展項目,以及3個市建局項目。自賣地計劃公布以來,引發了不少業界討論,與前幾年相比,政府今年的態度明顯更為保守,這很可能是因為上一個財政年度賣地結果不理想。

去年的賣地收益是72.7億元,為過去15年來最差的成績。筆者相信,除了受去年經濟因素影響外,賣地表現不佳,與近年來政府在賣地章程中添加的附帶條款有莫大關係。

近年政府在土地出售中加入了更多附帶條款,以加速地區發展、平衡社會效益。然而,這些附帶條款除了增加土地開發成本外,更對項目落成後出售的價格及速度有影響,對發展商構成了額外風險,在加息周期下增加持貨成本,令發展商投地時更為謹慎,影響政府賣地表現。

回顧過去兩年設立附帶條款的地皮,政府的賣地條款都有「加辣」。在2022/23年度賣地計劃流標的赤柱環角道住宅地,地皮位於傳統豪宅地段,然而政府要求日後中標者須興建安老院舍;若發展商把項目發展成高尚住宅區,一同建設安老院舍必然影響項目定位。新地以逾47億元投得的旺角洗衣街商業地,每呎樓面地價僅3103元,創下超過20年價格最低的西九龍商業地,但細看政府訂下的賣地條件,中標者須興建長者日間護理中心、長者鄰舍中心、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社區會堂、公共運輸交匯處、公廁及公眾停車場的設施。到2023/24年第二季,信置夥拍財團用53.5億元投下的啟德住宅地,每呎樓面地價約5392元,為同區10年最低,但賣地章程列明中標發展商須附設長者鄰舍中心、嚴重弱智人士宿舍、展能中心、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男童院、網上青年支援隊中心和停車處。

筆者可以理解政府的觀點,在賣地市場添加附帶條款,目的是加速地區發展,例如開拓道路和興建社會設施等;在經濟好的時期,可以作為試點,特別是在新發展或社區設施不足的地區。然而,市場反應顯示,這些額外條款往往讓發展商卻步,不僅需要考慮建設成本,還要估算未來的銷售情況。這種做法不僅壓低地價,甚至令一些偏遠地皮流標收場。筆者並不是認為政府在賣地時不應該設立任何附帶條款,例如完善或綠化附近環境、限呎等是相對合理的,然而在市況不佳時,政府不宜在賣地計劃中加入太多條款,以免進一步拖垮地價,影響市場信心,讓香港的樓市持續疲軟。或許政府在未來賣地時也需要考慮「減辣」了。

方耀明  萊坊估價及諮詢部主管

上一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獨特優勢

下一篇樓市利好落空 劈價再看長實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