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從Blue Coast熱賣看港人信心回歸

屠海鳴| 維港鐘鳴

2024年4月9日

最近,長實(01113)與港鐵(00066)合作發展的香港仔黃竹坑站上蓋港島南岸第3B期Blue Coast項目備受追捧。自3月29日開始收票,頭4天已累收逾1.2萬票,成為今年新盤票王,也是4個多月以來,首輪收票量最快突破1萬票的新盤。

上周六(6日)作首輪發售共422伙,萬人空巷的賣樓場面重現,樓盤即日沽出406伙,套現近75億元,創《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2013年4月實施以來單日成交金額最高新盤紀錄,更有豪客擲1.53億掃8間3房戶,發展商火速加推88個單位。

Blue Coast熱賣的背後,是本港樓市的整體復甦。據統計,3月全港一手市場錄得約4170宗成交,與2月的273宗相比,按月反彈逾14倍,成為《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2013年4月實施以來,近11年單月新高。

樓市是一個城市魅力的「晴雨表」。買樓者不外乎兩類人,一類是「自住族」,另一類是「投資客」。本港樓市熱賣,說明「自住族」和「投資客」都看好香港,折射出在疫情和經濟持續低迷之後.港人的信心已經回歸。那麼,是什麼原因令港人信心回歸呢?筆者認為,以下原因尤為重要。

「有為政府」施政有方

Blue Coast熱賣及本港樓市整體復甦的直接原因是樓市「撤辣」。

去年以來,行政長官李家超和特區政府傾聽樓市「撤辣」的呼聲,反覆權衡利弊得失。今年2月28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宣布,經審慎考慮當前整體情況後,即日起撤銷所有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即所有住宅物業交易毋須再繳付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

有人算過一筆賬,「撤辣」後一套價值千萬港元的樓盤可以少繳納300萬港元左右的稅款。對於那些原本就有購房需求的人來說,「撤辣」後購房是最好選擇。

地產業對拉動香港經濟增長的作用不可低估,樓市「撤辣」釋放了壓抑的市場潛力,將帶旺相關產業。政府兼顧各方利益,精準把握政策的「時、度,效」,從善如流,施政有方。

Blue Coast熱賣及本港樓市整體復甦還有諸多間接原因。「樓神」、長實集團執行董事趙國雄對媒體坦言,買家以用家為主,投資客估計佔約20%至30%;另高收入但首期有限的非本地專才,佔非本地入票客源約三成。這其中的兩個群體值得關注:一是投資客,二是非本地專才。香港房價為全球最貴,但這些人願意在香港置業,反映出特區政府「搶企業」「搶人才」的成效。

在「搶企業」方面,3月20日,又有25家外來企業與香港特區政府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簽約,成立研發中心或區域業務總部,連同去年10月的首批企業,已有約50家重點企業落地,預計為香港帶來超過400億港元的投資以及1.3萬個就業機會。這些重點企業來港,還將帶動上下游諸多企業來港,形成「企業夥伴群」,重點企業投資香港,帶動了外地投資客。

在「搶人才」方面,截至去年10月底,各項人才計劃逾10萬個獲批,其中七成已到港。去年10月25日,行政長官李家超發布的《施政報告》再次將「搶人才」推向一個新高度,包括擴大「高才通」名校榜單至184所,重啟「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等。

政府統計處發布的數字顯示,2023年底香港人口為750.31萬人,在復常後連續第二年錄得增長,疫情期間留在外地的香港居民也陸續返港。

事實證明,政府積極有為,精準施策,可以給市場注入信心,這是香港樓市復甦的重要原因。

香港優勢並未衰減

Blue Coast熱賣及本港樓市整體復甦,其中外地的購房者不少。實質上,這是「用鈔票投票」,為香港這座城市打了一個高分。

自2020年7月1日國安法生效後,不斷有人抹黑香港,稱「香港將變成一個內地城市」「資本加速逃離香港」「香港的營商環境變差」「香港已失去國際城市地位」「投資香港的風險增大」等等。Blue Coast熱賣及香港樓市整體復甦,證明這些說法都是不實之詞。

事實上,國安法和國安條例是給香港營商環境「加分」,而不是「減分」。觸犯法律的門檻很高,市民並無「誤墮法網」之憂;維護國安港安的「安全網」很牢靠,可保2019年那樣的「黑暴」不會捲土重來。

客觀地講,國安法和國安條例生效後,香港原有的優勢並未衰減,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沒變」:

一是法治環境沒有變。海牙國際私法會議、亞非法律協商組織香港區域仲裁中心、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等國際法律組織在港設立機構;全球排名前100的律師事務所半數以上在香港執業。這說明,香港的司法環境值得信賴。

二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沒有變。截至2023年底,香港股票市場總市值31萬億港元,全球排名第八;截至2023年9月底,全球排名前100的銀行有73家在香港營業,持牌銀行總資產超過3萬億美元。香港還是亞洲最大的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和私人財富管理中心、全球主要的債券發行中心、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

三是「國際城市」地位沒有變。香港參與多邊國際公約多達260餘項,簽訂各種雙邊協定超過260項,與67個國家及地區簽訂航空運輸服務協定。香港實行「兩文三語」,英文作為官方語言被廣泛使用。

四是「自由港」的優勢沒有變。香港的稅制簡單、稅率低,香港與全球48個國家及地區簽署了避免雙重徵稅協定;香港的貨物、資金、人才和資訊自由流動,是世界最自由經濟體之一;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2023年世界競爭力年報》肯定香港繼續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

在經歷了質疑、困惑、迷茫、反思之後,許多人發現,曾經的憂慮都是杞人憂天,香港的優勢沒有衰減,在香港投資置業沒有錯!

香港發展前景看好

Blue Coast熱賣及本港樓市整體復甦,還釋放一個明確訊號,人們對香港的發展前景看好。

去年是疫後復常的第一年,香港的發展不如預期,特別是股市、樓市下跌,本地消費不振,進出口貿易增長乏力,香港疫後復常不順,大家的日子都不容易。

遇到困難並不可怕,關鍵是要分析造成困難的原因,對症下藥,逐一破解。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分析,人們逐步認識到,股市下跌主要受美元加息、美元回流美國的影響;樓市不旺主要受政策「加辣」和人們觀望心態的影響;本地消費不振,主要受滙率波動導致港元增值、加之本港旅遊業沒有與時俱進吸客的影響;貿易增長乏力主要受疫後全球供應鏈恢復緩慢的影響。愈來愈多的人認識到,決不能把經濟發展中遇到的暫時困難,不分青紅皂白地歸咎於國安法。

認清以上問題,再冷靜觀察香港發展的內因和外因,就會發現香港發展的前景其實很不錯。

其一,中央挺港惠港之策陸續有來。全國兩會前夕,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來港調研7天,傳遞了習主席和中央對香港的關懷關愛;夏寶龍在調研座談中多次稱香港是國家的「掌上明珠」。期間,中央新增陝西西安和山東青島為港澳「個人遊」城市,相信惠港政策還會陸續出台。

其二,香港高質量發展的動能已經激活。這些天,香港國際七人橄欖球賽再次掀起熱潮;今年上半年,香港舉辦的大型國際盛事就達80多項。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表示,完成23條立法,國家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特區政府會推動四方面重點工作:一是全面落實《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有關推動經濟及發展的措施;二是把握機遇;三是增加香港競爭力;四是發展內部經濟。由此可見,香港社會已經全力以赴謀發展。

信心回歸,才能活力回歸。Blue Coast熱賣及本港樓市整體復甦,傳遞出令人振奮的訊號,那個活力四射的香港開始一步步回來了!

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上一篇完善新型保險業務發展3建議

下一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獨特優勢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