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港金市被嫌小圈子 倡納國際玩家

2024年12月9日

《施政報告》銳意打造香港成為國際黃金交易中心,並推動構建國際級黃金倉儲設施,業界普遍歡迎,但認為香港金市需要更開放,納入更多國際聲音。貴金屬服務商J. Rotbart & Co.創辦人Joshua Rotbart直言,香港貴金屬行業較分散,一些國際玩家甚至被排除在本地生態圈外,希望政府可以從中推動,甚至借鑑新加坡經驗,吸引金商回來。

在新加坡和香港等地提供實金交易及儲存服務的Rotbart表示,港府必須採取迅速行動,因為香港正落後於新加坡。他謂,過去幾年香港經歷了社會運動、新冠疫情等挑戰,而新加坡過去10多年來採取積極措施支持金市發展,現在不少金商或投資者更偏好在新加坡存金。

新加坡政府自2010年左右開始積極推動金市發展,先後豁免投資級別貴金屬的進口及供應消費稅(GST),以及建立保稅金庫,引入包括Rotbart在內多位國際玩家加入新加坡貴金屬市場協會(SBMA),協助壯大並完善當地生態圈。

業界盼政府牽頭成立協會

Rotbart認為,香港政府應仿效,牽頭成立一個協會,組織業內所有國際及本地玩家,讓各持份者表達訴求。他說,香港的貴金屬行業分散,不少協會或組織均「小圈子」(they're their own little club),外資較難參與討論。若當局帶頭讓一眾持份者坐在一起,可方便商討如何吸引更多金商回港,亦有利於本地金市更開放。

目前,港府計劃先增加本港黃金倉儲設施,包括擴大機管局轄下的機場金庫。至於未來發展路線圖,仍有待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今年內成立工作小組,與監管機構及市場參與者商討。

旗下價值黃金ETF所持金條存在機場金庫的惠理基金,其ETF業務高級策略師趙善德指出,現時環球大部分黃金交易在英國倫敦完成,香港進行的黃金交易亦是按照倫敦金銀市場協會給出的定價。即使香港擁有歷史悠久的金銀業貿易場,惟制度相對傳統,規模未必足以支持國際交易。不過,他相信未來香港不一定直接與倫敦或美國紐約競爭,而是服務亞洲時區的投資者,帶動相關需求回港。

首要擴大金庫 追趕星規模

趙善德補充,當前香港需要的是擴大金庫後,追趕鄰近新加坡的規模,之後再尋求提高大宗商品在亞洲時段交易的流動性,降低整體交易成本。他又說,在機場以外建金庫屬可行做法。

Rotbart同樣建議,當局應另覓地點興建一個私營金庫,集中所有的金庫營運者,亦可參考新加坡提供補貼,初期政府可持股,之後再逐步退出。

除了機場金庫,香港尚有Loomis、Malca-Amit、Brinks等數家私營貴金屬儲存庫分散在全港各地。從事黃金交易多年的資深貴金屬投資者梁宇豪重申,運輸過程涉及時間和風險,有需要集中有關營運商,以便面向國際市場。梁宇豪建議,香港需規範目前的實金交易市場,並提供具吸引力的激勵措施,讓投資者及金商回流。

建議加強宣傳 洗負面觀感

另一項香港面臨的問題是國際形象倒退,Rotbart解釋,香港尚有低稅制、資本自由流動等優勢,基本面仍佳,只是外界近年對香港觀感負面,特別是政府官員遭美國制裁,導致他經常被客戶詢問香港是否安全。雖然他不認同香港是高風險地區,惟與十多年前他來港自立門戶時相比,現在香港的國際色彩有所削弱,因此政府需更落力對外宣傳,當局在處理中美關係等問題時,應該採取更「含蓄(subtle)」的方式,「激進的回應對香港沒幫助……倒不如交給北京自行反擊。」港府需維護作為連接中國與國際橋樑的獨特性,強調兩地法律、金融體系、資本流動等元素不同。

採訪、撰文:林雪怡

 

(信報新書推薦《別踩過界!》,心理學家化解情緒病真實案例,立即購買)

實體書本地包郵優惠 : bit.ly/hkejbook178

電子書 : bit.ly/hkejp178

上一篇李家超:積極推進四大減碳策略 力爭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

下一篇立會通過減烈酒稅 林哲玄籲宣傳酒害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