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施政報告》提到新田科技城約20公頃新創科用地,將交由科技園公司發展和營運,佔地面積相當於另一個科學園。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期望首批次的2.5公頃土地可於2027年動工,在配合新田科技城整體規劃的前提下,對首批土地的用途暫持開放態度。他稱,目前科學園的租用率達94%,企業依然有很大需求,資源規劃須着眼中長期。
黃克強形容,新田科技城的開發是香港創科發展的下一步。過去數年,香港創科發展取得一些成果,然而體量仍細,現時香港有數千家科技公司、3萬至4萬名研發人員,未來公司數量要增至數萬家,研發人員達10萬乃至20萬,意味創科產業需要倍數增長。他說:「我始終相信,今日雖然有科學園、數碼港、河套(港深創科園),我們的體量依然好細,我們要有遠大的目標,香港要成為好大的創科生態圈。」
科學園需求殷 出租率94%近飽和
位於白石角、佔地22公頃的科學園,是本港科技基建旗艦之一,但已接近飽和,目前約有1900家公司進駐,當中800至900家屬初創,出租率達94%。談及20公頃新創科土地,黃克強說,政府對於新田科技城有高層規劃,須分配研發、中試、工業等土地用途。科技園公司要基於框架,再設計20公頃土地,但整體思路是複製現時科學園的模式。
黃克強續稱,過去數年科學園的軟硬件不斷完善, 包括提供共享實驗室、孵化器,以及協助企業開拓業務、配對投資與吸引人才等,這些功能冀在新田科技城延續。此外,位於大埔、元朗、將軍澳的3個創新園主力吸引企業來港設立產線,有關需求亦可考慮分流至新田科技城。
本港創科土地尚需數年開發,問及企業是否等得到,黃克強認為,短期找地方確實有困難,只能盡量以有限資源去配合,河套港深創科園首批3座大樓即將落成,可提供部分資源,「現階段要想長遠計劃,一年、兩年我們要想辦法,但5年、10年更加重要。如果我們播下種子,5年、10年後,由5000家公司變成2萬家公司,這個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除了土地外,資金亦是重要一環。本港創科發展暫時以政府帶動為主,黃克強表示,私營投入正在追趕,香港對後期階段公司的投資相對成熟,前期風險投資則需開發。本港風投氣氛有所改善,例如看到更多家族辦公室的身影,對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尤其感興趣,惟整體而言,對比美國西岸、深圳等地依然有差距。
風投氣氛改善 更多家辦染指
此外,近兩年不少企業落戶科學園,黃克強指未來兩三年除引進重點企業外,亦須大力推動本地企業發展,本地初創、中小企是培育香港創科人才的重要力量,在吸引人才、企業來港的同時,也需「練好內功」。
採訪、撰文:陳健婷
(信報新書推薦《別踩過界!》,心理學家化解情緒病真實案例,立即購買)
實體書本地包郵優惠 : bit.ly/hkejbook178
電子書 : bit.ly/hkejp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