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資助出售單位調升比例要審慎

天圓地方

2024年10月28日

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放寬樓宇按揭政策,而發展局早前放緩推售土地,加上利率回落,以及股市回升,皆有利整體樓市穩定下來。但房屋委員會(房委會)目標把公屋(包括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和資助出售單位比例,由現時7:3逐步調整至6:4,可能為私人房屋市場造成困擾,要盡早關注。

《施政報告》指房委會將進一步完善充實置業階梯,回應市民置業需求。就調整公屋和資助出售單位比例的工作,正檢視未來10年中後期落成的公營房屋項目,意味短期內應沒有明顯供應方面的變化,亦會加速公屋單位流轉工作,收緊公屋富戶政策,提高富戶額外租金及降低富戶入息限額,鼓勵更多公屋租戶購買居屋。

公營和私營房屋供應現時比例為7:3。當資助出售單位(不包綠置居)所佔公營比例由30%升至40%,其佔整體供應將達28%,與私營的30%相若。公營房屋供應現仍是「頭輕尾重」格局,但落成單位將逐年增加。以房委會早前公布的建屋量分析,2024/25年至2029/2030年6年期總供應約17.2萬伙,資助出售單位佔5.66萬伙(平均每年0.94萬伙),約為整體33%;資助出售單位在期內最後兩年(2028/29至2029/30)會上升至平均約1.2萬伙,倘若佔整體比例升至40%,供應量更達至每年1.44萬伙。

政府的土地及房屋政策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有重大轉變,亦成為日後土地、房屋供應不足的重要原因。然而,政府當其時為求穩定樓市所做的工作值得重溫。1998年10月時任房屋局局長黃星華就行政長官當年所作《施政報告》向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作出簡報。

當年政府的主要角色是確保物業市場維持穩定,其時約有3萬個私營房屋空置單位;政府推出的穩定物業價格措施,包括暫停賣地9個月,有助當時物業價格轉趨穩定。就居者有其屋計劃,局長澄清政府無意完全擱置興建居屋單位,但會檢討居屋單位供應量。

隨後,市場繼續下滑直至2002年,當時的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宣布一系列救市措施,市場稱之為「孫九招」,其中針對公營房屋措施包括結束居屋計劃,結束混合發展、私人參建居屋及房協資助自置居所計劃,以及終止出售公屋計劃,以確保私營物業市場可以持續健康發展。孫先生剛於上周去世,除了曾主持房屋、土地事務,他更曾擔任另外3個政策局(包括教育局)的局長職務。

私人房屋土地價格近年大幅回落,發展商競投土地意欲較低。現時政府以務實態度推售私人土地,着眼較長時期供應,而不執着每年都要達標;加上近期北部都會區內多宗原址換地申請未能達成補地價協議,私樓供應時間會有所延後。另外,私人興建資助房屋先導計劃(樂建居)兩幅土地出售亦不成功,其中一幅由房屋協會接手發展,此等供應延遲,有助樓市回穩。但政府土地收入因而大受影響,未來一段時間亦不樂觀。

供應單位增加有助市民置業,但同時可影響單位購買力延後入市,而發展商買地興趣亦將減少,令出價降低。新建資助出售單位會攤薄私樓購買力,包括發展商一手樓及二手市場,樓換樓活動亦受影響放緩。

政策採用貴在適時。資助出售房屋供應顯著增加,受到競爭的私營市場單位售價會有壓力,繼而抑制地價。低地價一方面減低政府土地收入,另一方面抑制舊樓重建。房屋政策更要考慮人口老齡化,以及如何滿足吸引外來人才留港定居、優秀專上院校學生來港求學時的住房需要。

劉振江 高力香港董事總經理

上一篇提振樓市「甜招」作用有限

下一篇低空經濟有何用 熊貓經濟不實際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