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提供理想就業 助建「留學香港」優質品牌

鍾誠祥|

2024年10月25日

行政長官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吸引更多境外學生入讀香港的大學及大專院校。日前行政長官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出香港雖然面積不及其他國際級大城市,但香港仍擁有不少吸引境外學生的優勢,如方便的公共交通系統或者包容大、歧視少的社會環境。然而若要打造香港成為理想的升學目的地,尚有不少環節值得香港社會思考。

首先,香港社會要決定提升高等院校非本地學生的國際化水平是否打造「留學香港」品牌的重要元素。自2015/2016學年至今,內地學生佔非本地學生的比例一直在75%左右。也就是說,即使政府當局近年在海外國家,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推廣來港升學,亦未能提升非內地學生佔非本地學生的比例,顯示香港高等院校在學生層面的國際化程度多年來未有提升。年輕人到海外升學,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接觸多元文化,政府當局實在應該考慮訂立目標,提升內地學生以外的非本地學生的比例。

行政長官以歧視少為香港作為理想升學選擇的優勢,但事實上香港的種族包容性仍未去到一個有利非華裔學生來港升學的水平。香港表面上種族歧視並不嚴重,究其原因是少數族裔,特別是非歐洲白人的族裔如中亞、南亞和東南亞族裔,根本未有放在公眾的視覺中,香港市民一般不會接觸他們,更何況構成歧視事件?倘若香港市民抱持對少數族裔「視而不見」的態度,又或存有「少數族裔就是低下層、貧窮、罪犯」的偏見,都不利於吸引地理上離我們不遠的非華裔學生。政府當局在推動種族共融這方面實在仍有不少短板,需要努力完善。

香港社會的英語水平也是左右香港能否建立「留學品牌」的重要一環。對在港留學的非華裔學生而言,他們與本地人的交往只能依賴英語,但除了個別傳統旅遊地區外,香港前線服務人員的英語水平是否足以服務一眾來港就學的非華裔學生?在香港似乎沒像從前般重視英語政策的今天,香港市民的英語水平真的足以支撐更多操英語的學生來港就學嗎?現時政府設立的語文基金仍有數以十億元計的結餘,我們又是否應思考如何動用這筆資源,幫助香港成為理想的升學地。

還有,一個地方所以能成為理想的海外升學地,是由於學生畢業後能獲得理想的就業機會。海外學生畢業後,出路不外乎是留在升學地開展事業,又或者回到原居地,憑藉在升學地累積的知識與人脈和對升學地的了解,幫助其原居地的企業發展。不過,無論是香港的企業,又或近年在港建立基地的內地企業,均較少聘用非華裔畢業生,這些畢業生會否回到原居地發展,也可能取決於該國與香港及中國的商務往來。政府當局能不能在這方面加強香港的吸引力,是一個頗為複雜的問題。

最後,當然是近日社會比較關注的升學中介問題。劣質升學中介的存在,某程度上會影響香港高等院校在國際間的形象。誠然,沒有劣質中介的存在,沒有個別院校人員大開方便之門,一般學生又怎會那麼容易行使虛假學歷證明騙得學籍?因此,除了把行使假學歷的人定罪外,如何從根本打擊一眾「黑中介」,甚至是院校內部的害群之馬,便成為政府當局的必要工作。

打造優質「留學品牌」並非一朝一夕可成,更可能涉及香港社會文化的調整甚至改變。只有真正的優質的「留學品牌」,方能吸引區域內的頂尖學生來港就讀,使香港的人才結構步向真正的國際化,更好地體現香港的現代國際大都市地位。

上一篇簡樸房非唯一解藥 房屋長策須全面考量

下一篇「機場城市」樂觀其成 「任督二脈」必須打通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