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數字經濟技術日益成熟,傳統金融服務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大趨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商業樞紐,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在這變革中佔據一席之地。尤其是在國際貿易的應用場景中,數字經濟不僅能夠提升貿易效率,還能增強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和貿易參與度。2024年《施政報告》已將「加速發展數字貿易」納入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環,是積極和正面的方向。若香港能把握機遇,長遠而言可以提升香港在區域乃至全球的競爭優勢。特首政策組專家組設有研究對接機制,我很欣喜以專家組成員身份提交和業界的意見,被融滙在今年的《施政報告》內。
數字貿易有望大幅提高國際貿易結算的效率。目前,跨國貿易與結算面臨諸多痛點,如傳統跨境支付往往需要2至5個工作日才能完成,並受傳統銀行系統的時間限制。貨幣轉換會增加滙率結算風險,複雜的中介鏈條也對進出口貿易商構成挑戰。數字貿易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全新思路,讓跨境結算速度接近即時,區塊鏈網路的全天候運行特性更可大幅提升跨國支付的時效性,加速貨幣結算並減少滙率波動帶來的影響和風險。區塊鏈科技高透明度、可追溯和自動化的特性,可減低貿易涉及的財務風險。香港作為全球十大商品貿易經濟體系之一,也是中國內地的第四大貿易夥伴,必將受益於產業數字轉型為貿易帶來的巨大潛力。
值得關注的是,數字經濟能對中小企業的貿易融資帶來顯著幫助。在傳統金融體系中,中小企業常常因規模小、信用紀錄不足、銀行審批流程複雜等原因,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挑戰。然而,數字經濟正通過創新技術手段改變這現狀。借助區塊鏈技術,金融科技平台能夠提高資訊透明度,增強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評估能力,讓缺乏傳統信用紀錄的中小企業也能獲得信用貸款的機會。此外,金融科技能夠幫助銀行快速識別和監控風險資訊,例如金管局在2022年10月推出的商業數據通,有效說明了銀行改善其KYC(Know Your Customer認識你的客戶)與貸款審批流程。通過降低風險和降低貸款成本,從而減少中小企業的融資約束,有利於企業發展和提升國際貿易參與度。
香港積極推動構建金融科技創新生態圈,是向前邁進的重要一步。在金融科技如穩定幣和數碼貨幣跨境網路技術的快速創新中,監管支持是推動其發展的必要條件。金管局於2022年1月就已發布加密資產和穩定幣討論文件,並在今年3月創新地設立了穩定幣發行人「沙盒」,鼓勵具備產業和技術資源的企業共同推動香港穩定幣的產業發展。今年7月,香港金管局發布了穩定幣發行人監管制度的立法建議諮詢總結,明確將穩定幣納入監管制度,確保監管的透明度和合理性。與此同時,香港與中國內地也積極與國際清算銀行及各大跨國銀行合作,參與數字貨幣的全球監管框架建設。
香港與中國內地均為跨境清算網路Project mBridge(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的核心參與者,今年3月香港也推出了Ensemble專案,推動國際代幣化貨幣的銀行同業結算與推廣落地。這些舉措表明,香港正積極融入和構建數字經濟的生態系統,促進與內地及國際市場的深度合作。香港持續以開放的態度擁抱創新,並通過透明的制度強化監管,相信金融科技可以在香港蓬勃發展,空間無限。
特首政策組經濟發展專家組成員、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