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提到,特區政府聯同機場管理局擴大「機場城市」規模超過一倍。機管局昨天(二十四日)介紹詳情,新發展項目包括構建藝術產業生態圈、興建亞洲國際博覽館第二期、設置遊艇港灣及配套設施、開設空運鮮活市集、增加公眾活動空間等等,預計於二〇二六年至二〇三一年落成為「亞洲獨一無二的新地標」。
宏圖大計不止於「機場城市」,還有一座「黃金城市」。《施政報告》提出打造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帶動投資交易、衍生產品、保險、倉儲、貿易和物流服務等等相關產業鏈發展。機管局指出,現有的黃金倉庫容量約一百五十噸,倉庫設於機場禁區內,保安有保障,如果條件成熟,可以分階段擴建至容量一千噸。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電台節目表示,香港在實物黃金交易及進出口有一定基礎,但如何進一步加入交易及結算,以及與全球交易中心對接及互動是大課題。
「機場城市」也好,「黃金城市」也好,只要設計精準,而且工程到位,主觀意願能夠化作客觀事實,完全沒有不支持的理由,因為對於香港的經濟前景必然大有裨益,鞏固並且提升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地位。眼前比較讓人擔心的疑慮則在於,大嶼山的陸上交通配套可否應付得了未來肯定大幅增加的人流和物流。尤有甚者,政府早已建議在大嶼山南部發展生態康樂走廊,善用天然美景推動旅遊業,島上相對落後的交通配套問題更加需要注視。
關於「機場城市」,機管局主席林天福指出,計劃涉及六十公頃額外土地及二百公頃海域,相當於尖沙咀由海運大廈至瑰麗酒店海旁區域。發展藍圖預計開支一千億元,機管局承擔三百億元,其中二百億元已包含在過往的發債融資中,新世界發展將營運的商場11 SKIES則涉另外二百億元,其餘資金會透過投標方式,吸引私營資金投資,例如興建新酒店,以及設立「港版築地」的特色空運鮮活市集。成事之後,「機場城市」就是融合商業活動、流行文化、藝術交易、娛樂消閒的世界領先新地標,進一步推動香港及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連接機場至東涌的自動駕駛系統預計在二〇二八年完成,一小時單向載客量達到五千至八千人。
即使機場至東涌具備了自動駕駛系統,但東涌往返市區及南大嶼山的交通如何是好?屯門赤鱲角隧道公路在二〇二〇年底通車後,北大嶼山公路和青嶼幹線不再是連接大嶼山和機場的唯一對外道路,不過依然存在着交通負荷沉重的情況,尤其當北大嶼山公路發生意外導致塞車,繞道屯赤隧道不但費時失事,而且又有機會令屯門公路出現車龍。因此,政府應該設法改善北大嶼山的交通網絡,最低限度要加快完成元朗至北大嶼山段的十一號幹線(現時只是估計二〇三三年竣工,路政署官網上卻沒有標明確切的動工日期),讓北部都會區也受惠。
貫通大嶼山南北的唯一道路是東涌道,由於又窄又斜又多彎,根本無法應付車水馬龍,所以一直屬於受限制區域,駕駛人士必須持有大嶼山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才准使用。來到大嶼山南部,自東向西僅得一條嶼南道。那就是說,大嶼山非大幅改善交通網絡不可,否則所謂發展生態康樂走廊將會淪為空中樓閣,而位於北部的「機場城市」亦不能跟南部有機結合,促進旅遊業的功能打折扣。
開發南大嶼山旅遊資源,其實政府醞釀了二十年,可惜久無寸進,關鍵正是道路上的「任督二脈」未打通。儘管土木工程拓展署提出「兩隧一橋」的構思,建議在東大嶼山興建行車隧道將梅窩連接愉景灣或小蠔灣,並在西大嶼山興建行車隧道連接石壁和大澳,或以高架行車天橋取代現時連接石壁與大澳之間的羌山道,然而,發展局要到明年中旬才完成可行性研究,何時落實遙遙無期。「機場城市」樂觀其成,必不可少的配套是大嶼山交通亟待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