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將於二月下旬發表《財政預算案》,這幾周是議員向他進言的黃金檔期。
無論是什麼黨派的議員,多是要求政府多派糖,稅收方面則避重就輕,不會觸及商界利益和個人入息稅。
經民聯籲再派萬元消費券,另外由多名立法會無黨派議員組成的「G19」,日前亦向財爺提出三十四項建議,包括繼續推出消費券,寬減薪俸稅及電費和其他生活補貼;稅收方面是增加豪華汽車首次登記稅、煙草稅,和違例交通罰款,可謂依照「皆大歡喜」的原則。
既然有經濟能力買車,特別是豪華汽車,多付一點錢,有何相干,況且香港大部分市民非有車階層,反對者應不多;香港煙民只佔人口百分之九點五,加煙稅對大部分人無影響;可是增加這兩項稅收會帶來仇富情緒,買車用做代步或作為「星期日駕駛者」增加生活情趣要受罰,大幅度增加煙稅雖說有助煙民戒煙,但亦會刺激私煙市場,同時令正牌香煙成為奢侈品,增加吸食正牌煙民的良好感覺。
這兩項稅收為政府帶來的收入不多,但為財爺帶來一定的困擾。為了減輕財政司司長的壓力,政府可制定機制,例如將汽車首次登記稅加幅,佔政府為紓解交通擠塞開支的一個固定比率,這符合用者自付的原則。世界衞生組織倡議用煙稅減低吸煙率,政府若用機制,煙稅每年按通脹增幅調整,吸煙者可預計未來煙稅的加幅,可以更有效利用煙稅作為控煙措施。
有了這兩加稅機制,財政司司長可以集中精力,制定可以推動經濟的預算案,亦打消了口號式的加稅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