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爺陳茂波即將宣讀新年度《財政預算案》,消費券、紓困措施、財政赤字、開源節流等問題備受關注。有政黨及新界鄉事組織建議上調「足球博彩稅」,藉以充實庫房。然而,根據經濟學需求彈性(Elasticity of Demand)理論,提升「賭波稅」不代表收益會按比例增加,甚至有可能得不償失。表面上馬會在香港「獨家開賭」,實際上仍要招架澳門馬會、外圍波、海外博彩網站等競爭,在「加價」之前須考慮副作用。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日前建議,把足球博彩稅由50%大幅提升至80%,預計每年可為政府庫房帶來數十億元額外收益。鄉議局主席劉業強亦贊成增加「賭波稅」,認為世上沒有其他地方存在「賭波獨家專營權」,在缺乏競爭之下,馬會大有條件「加價」。
惟馬會對於加稅建議反應甚激,極速發表聲明,批評新民黨對博彩市場缺乏了解,其建議恐將「破壞馬會行之已久的成功經營模式」,「損害香港的公眾利益,對香港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害」。馬會強調,本港博彩稅已屬「全球最高」,並面臨來自澳門與非法外圍及境外莊家的激烈競爭,一旦加稅將會「觸發極大的需求變動」,令政府稅收「不升反跌,得不償失」。葉劉淑儀隨後再次回應,質疑馬會反應過激,「你賺少咗啲啫,使唔使咁惡。」
本港「賭波合法化」(又稱「賭波規範化」)自2003年起實施,當時有兩大背景。首先是隨着收費電視台直播英超、西甲等海外頂級賽事,「賭波」在本港蔚然成風,該些非法博彩活動多由黑社會組織經營,不但誘發賭風,甚至令青少年淪為病態賭徒,更會助長黑勢力壯大。因此,港府實行「規範化」手段,讓馬會獨家合法經營賭波,同時採取措施防範病態賭博,並務求斷絕黑社會收入來源,以達「寓禁於徵」效果。
寓禁於徵 算盤半響
其次,當時本港經歷了自1997年金融風暴開始的多年經濟低迷,再加上沙士疫情打擊,政府財赤問題嚴重,當局期望「賭波合法化」既可為政府開源,帶來額外博彩稅收益,亦將讓馬會有條件承擔更多公益責任。
「合法化」至今接近20年,港府當年的如意算盤不算完全打得響,但可說是達到七成預期效果。一方面,此舉確實有助「開源」。例如在2022年度,馬會總投注額達2900億元,賭波佔49.6%(1438億元),已超越賽馬投注額(1404億元)。馬會從整體投注額中獲得418億元收入,該非牟利機構把當中77%直接回饋社會,包括向政府繳付261億元博彩稅,以及捐出66億元資助慈善及社區項目。作為比較,在「賭波合法化」之前的2003年度,馬會總投注額715億元,向政府上繳的博彩稅僅95億元。
另方面,港府原擬借「合法化」取締非法賭波活動,則未完全達到目標。背景複雜的「外圍波」至今始終存在,兼且相當盛行。舉例說,警方在去年11月至12月世界盃舉行期間展開大型反非法賭博行動,共拘捕1104人,並檢獲超過5.6億元投注紀錄和超過1000萬元現金。警方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O記)警司林啟初表示,留意到近年外圍賭博網上化,賭客由以往向「艇仔」落注,改為透過網上平台、通訊程式參與賭博,有可能令更多未成年人墮入非法賭波陷阱,情況值得關注。
換句話說,港府當初信誓旦旦對非法賭波「寓禁於徵」,現在「徵」可算成功,「禁」卻未竟全功。不少人疑惑,目前既有馬會提供合法賭波渠道,警方又加強打擊力度,外圍波為何禁之不絕?
事實上,本港黑社會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尤其元朗等新界地區被視為多個黑幫大本營。這幾年經濟不景,不但合法企業生意難做,地下黑社會同樣大受打擊。好似近來黑幫分子街頭「斬人」事件大增,惹人擔心本港淪為「國際大刀會」。其中一個原因,正緣於黑幫社團在疫情下收入大減,睇場、賣淫、走私、販毒等業務萎縮,很多社團成員「莫財」,急於搵食開飯,遂為了爭奪小小地盤或者財務糾紛「動刀」。唯獨外圍波業務基本上不受疫情及「封城」措施影響,故成為本港黑幫近年收入命脈。
加博彩稅 得失難料
總括而言,在本港「獨家開賭」的馬會,依然面對外圍波、海外網站等爭生意。尤其多個國際著名博彩網站的賠率遠較馬會吸引,只需信用卡便可開戶及落注,吸引不少年輕人幫襯。本港外圍波往往更設「篤手指」、「九折收數」服務,變相向賭客給予信用額度及優惠招徠。正如馬會指出,本港博彩稅全球最高,羊毛出自羊身上,該機構自難提供具競爭力賠率。值得注意,林林總總博彩網站雖在英國、美國等地合法經營,更有些屬於大型上市公司,但根據本港《賭博條例》,市民參與未經批准的境外博彩活動實屬違法,年輕人很易誤墮法網。
根據經濟學需求彈性理論,當市場存在競爭,一家龍頭企業加價30%不一定可按比例增加收入,甚至有機會得不償失,皆因顧客會尋求其他替代品,又或者索性減少消費。任何政策都有利弊,港府上調「賭波稅」或可增加稅收,亦很可能帶來副作用,令部分博彩需求轉投外圍波及境外網站,當局在「加價」前要計清條數。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