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文體旅局應以復興中華文化為核心

胡恩威|

2022年6月13日

香港政府成立新的文體旅局。文體旅局的主要功能是什麼?其主要功能就是推動整體社會軟實力提升。軟實力提升,體育和文化基本上是兩個必需要的元素。體育令人身體健康,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有活力做事。有了這個活力,再結合創意思維,便會有真正的軟實力建立。所以文體旅局本身的核心功能,不單止是一個所謂產業問題,而是整體香港人文化素養和質素的問題。

回歸之後,2019年發生的事,大家看見香港社會整體文化質素必然出了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很多香港人對中國完全沒有認同感、沒有文化認同,覺得自己不是中國人。所以文體旅局最核心的主要工作,就是提升香港人對國家文化認同。而提升國家文化認同,需要由文化藝術開始。就是說香港要把復興中華文化變成為核心之中的核心。

復興中華文化不一定是復古,復古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大家要對中華文化的基本有核心的認識和基礎。中華文化的基本︰一個當然以四書五經為核心。《易經》、《道德經》、《孫子兵法》、《黃帝內經》都是一些很重要的思想工具和哲學。而其他《禮記》、《尚書》、《論語》等,也是中國傳統的核心思想。

一個有文化的社會,必然會帶動更有質素的發展、必然帶動更有質素的產業、必然帶動更有質素的公民社會。所以發展文化才是發展民主最基本之基本。而發展文化最需要的是建基於傳統的創新。所以你看日本、南韓等,近年在創科等領域獲得成就,也就是因為他們國民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整體文化水平大力提升。上海、深圳、成都等大力支持文化藝術,整體文化社會的素養大幅提升。

反觀香港,只搞一些「散貨場式」的活動,把整體社會文化水平拉低。沒有進行具體和實質的文化教育工作。學校不教中國歷史、不教中國文化,只教一些所謂「搵食」(謀生)的學科。對中國文化出現偏見和誤解;大學體制完全被西方排名所操控,失去了自身的文化自主、自立和創新精神。依賴出論文排名,缺乏實質「落地」的做事方法,師徒制在香港教育制度下完全被消滅。

那麼,具體應該怎樣做?文體旅局成立之後,有幾個工作必須具體地進行︰第一是進行一個整體軟實力的策略研究。不是單純體育文化旅遊,而是為香港整體軟實力做一個評估,做一個分析。九十年代澳洲政府做了一個叫《創意國家Creative Nation》的政策文件,訂定了澳洲發展電影、電視、圖書館、博物館等策略。而這個策略就是建基於提升澳洲整體軟實力。而這份文件出現之後,澳洲在電影電視等的而且確出現很多人才,也形成了一個產業。而整個澳洲的競爭力由設計至生產也有明顯的提升。後來九十年代末期,貝里雅(Blair)上場,英國政府也依據澳洲這份《創意國家Creative Nation》報告,做了一份英國創意產業發展報告,推動英國的創意產業。

重在提升軟實力

所以早於二十多年前,其實已經有着這種創意產業。而創意產業背後就是文化軟實力。新一屆文體旅局不是單單做體育政策、藝術政策、文化政策、旅遊政策那麼簡單,而應該在更高的層次上推動如何提升香港總體軟實力?如何影響政府各部門?怎樣運用他們的資源來提升香港團隊的實力?建立能更有效地應對未來中美挑戰的文化團隊。

說好香港故事、說好中國故事,需要團隊、需要有創意、需要有文化底氣。這就是文體旅局最基本的工作。而在這一份軟實力報告出場之後,應該透過教育局去執行專業培訓以及策略性布局。例如如何成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怎樣的文化交流中心?要達到怎樣的結果?若果要達到說好香港故事,是說好什麼的香港故事?什麼是香港故事?什麼是中國故事?在中美外交角力的情況下,香港如何能夠布好一個局,既有利於香港藝術發展,也有利於中國整個國家發展。

「一國兩制」︰「兩制」必然在「一國」之下。「兩制」必須要配合「一國」,而不是與「一國」對抗。「兩制」和「一國」可以互動,但是問題的核心是︰就着文化能力問題和創意能力的問題,「兩制」愈有創意,愈有能力,便能夠協助國家、帶動國家發展。正如改革開放初期,香港扮演着帶動中國改革開放的角色和功能。而這個功能在回歸二十五年後必須重新思考。而提升軟實力正正是這個大布局。

這個大布局更應該配合國家未來發展的趨勢。尤其在建立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上,如何不會單單成為中外文化活動中心,而是成為真正能夠在區域有着具體影響力。而這個影響力是怎樣衡量呢?第一就是培養出多少人才;第二是在整體布局上如何能夠Set agenda(制定議程);第三是能夠在中美角力下和西方進行健康互動,並在西方進行不合理的施壓時候,能夠有抵禦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讓香港市民整體有着一個中國文化認同的底氣,而不是做出一些傷害香港利益、傷害國家利益的事。

西方軟實力影響非常之大,流行文化體系對香港社會有很大的影響。西方文化也有很好的東西,香港的優點是要取西方之長,也取東方之長,將兩者結合,才能成為香港競爭力的核心。但是回歸之後,太過注重西方,而且是吸收西方的弱點,吸收西方的形式主義和激進主義,並沒有吸收西方真正的內功底氣,這才是為什麼香港出現這麼多管治問題。最深層次矛盾的核心就是沒有能力去吸收更好的事。

所以新的文體旅局應該是固本培元,做一些帶動市民吸收中華文化、也吸收西方優良文化的工作和事情。而軟實力策略正正就是重心之中的重心。過去25年,香港出現了文化未能回歸的現實。而且社會上面普遍出現了抗拒中華文化的情況。香港很多老字號、傳統的東西,反而是內地自由行旅客和內地傳媒所關注和喜愛的。香港人現在喜歡什麼?大家到壽司郎(日本餐廳)看看便知道,到壽司郎排隊三至四個小時吃壽司沒有問題。但是老式茶樓和傳統的中國菜餐館,很少看見香港的年輕人光顧。這便是香港文化未能回歸的核心問題。

為什麼造成這個問題?這份報告也應該研究為什麼香港年輕人出現抗拒中國文化的一種狀態。這是需要切實地檢討和認真地研究,因為未來25年若果香港不能重新建立一個真正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的文化認同價值,香港便會失去其國家發展的角色,那麼就算「兩制」發展下去,也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兩制」,而不是真正的「兩制」。而「兩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夠協助中國,成為中國團隊,帶動中國發展,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實驗基地和創新基地。這才是香港未來25年需要重新出發、重新思考的工作。

復興中華文化正正也是中國國策。過去十年,中央電視台和各個系統都在積極推動中華文化、學習中國文化。而在學習中國文化過程裏面,帶動社會的文化認同,也提升社會的智慧。社會有了智慧,民粹社會不會出現。民主制度只是一個形式問題,核心的問題就是人民的質素,取決了一個國家的競爭力。而取決一個國家競爭力,軟實力當然就是一個重中之重。

 

上一篇前任特首辦滿座 林鄭或留守金鐘

下一篇新班底裏面「老面孔」居多的玄機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