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新一屆政府宜為高科技產業創造有利條件

楊文俊|

2022年6月20日

第六屆特區政府將會於下月1日上任,相比起五年前第五屆特區政府上任時的風平浪靜,新一屆政府今天將面對的局面可謂截然不同。筆者認為,下屆政府如果希望未來可以通過發展高科技產業解決香港產業失衡的問題,宜先從教育政策及再工業化政策等範疇入手,為香港未來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根據政府發布的《香港年報》,香港1980的第二產業佔本地生產總值高達31.6%,但至千禧年,相關數字已降至14.3%。踏入2019年,相關數字更只剩下6%,第三產業(亦即服務業)竟佔本地生產總值高達93%。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調查,金融服務業、貿易及物流業、專業服務及工商業支援業,以及旅遊業(一般被稱為「四大支柱行業」)共佔2019年本地生產總值超過五成半。由於香港經濟基本上四大支柱行業主導,這些行業的員工在薪酬待遇方面往往甚為優渥,故香港最有能力的年輕人皆傾向於投身這四大支柱行業。

實際上,香港政府早在九十年代末已洞悉到產業過分集中在四大支柱行業所帶來的潛在問題,故一直嘗試改變香港產業結構,其中,建立數碼港及科學園兩個大規模科技樞紐,正是當中的顯例。然而,數碼港與科學園先後落成,香港卻仍然依賴四大支柱行業維持經濟增長,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只聞樓梯響。

不論是數碼港,抑或是科學園,本質上實為寫字樓項目,只是一幢幢專門供科技企業落戶的辦公室。分析全球各地得以成功孕育跨國科技企業的經濟體,皆有着各式各樣有利於科技企業發展的配套:其中包括配合工業發展的教育體系、對在地製造業廠商的資助以至政府對高科技企業發展的鼎力支持等等。假以時日,一眾在本地表現突出的科技企業自能脫穎而出,擴展業務,成為跨國科技企業。南韓的三星以至台灣的台積電,正是在相關背景下崛起。顯而易見地,要使香港發展高科技產業,若沒有相應的政策配套,建立再多的辦公室設施也仍會徒勞無功。

筆者曾在今年3月發表的文章〈緩和人才外流 須再工業化與加強STEM教育〉中,指出符合未來趨勢的教育制度有助留住已經成家立室的人才,緩和香港人才外流的問題。

正所謂「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香港產業依賴四大支柱產業的問題實為多年積弊所致,故解決相關問題料需多屆政府不斷努力才會略有所成。要保持香港在全球經濟的競爭力,新政府應當機立斷,開始籌備再工業化以及加強STEM教育等工作,以求為將來發展高科技產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上一篇特首辦增兵 謝振中助打網絡PR戰

下一篇不變法無從解決居住問題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