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新班子的分權與布局

李道|

2022年7月14日

特區政府新班子上場,頭等急務無疑是完善抗疫工作,特首李家超就任後不足一周,已公布成立了4個工作小組,並各委派司級官員帶領,分別針對處理跨代貧窮、土地房屋供應、地區關注議題、公營房屋興建,另外擬新設「特首政策組」,以了解民情民意及作為宏觀政策決策單位。李家超坦言,不打算做15個局長的工作,其特首角色應該高於司局長。

來自紀律部隊系統的李家超,出身並不顯赫,既非什麼權貴家族之後,亦非被譽為天之驕子的AO政務官,也不是自小年年考第一。他的管理作風明顯不是獨攬一切,而是寧願分派工作,交給更專門、因而更勝任的人選去辦事。某程度而言,這是一種管治智慧,展現了一種新的施政風格。

事必躬親?分權而治?

親力親為、事必躬親縱是褒詞,但作為一位領導者,每事管未必是好,尤其自己可能並不擅長,下屬反為熟悉得多。所謂「將」,全稱將軍,就是率領軍隊的意思,「兵」才是落手落腳在戰場殺敵的人員;同一道理,所謂領導,主要工作就是選賢任能、分權而治。

較諸已任財政司司長5年、此前亦任發展局局長5年的陳茂波,李家超也許對土地房屋供應有些新想法,但正如他的政綱所言,論及精簡程序、加強統籌等政策執行力層面,交由經驗老到的財爺帶領「土地房屋供應統籌組」豈不更加合適?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同樣擁有發展局背景,雖非完全對口的運房局,由他帶領「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亦不為過。至於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職位上本應要求通才,加上他曾任特首辦主任,帶領最複雜、牽涉最多不同政策局的「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亦屬正常。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在食環署、公務員事務局、食衞局、勞工處、律政司、創科局等都有待過,當然有資格帶領「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

握統籌實權 非純粹諮詢

值得留意的是,這跟前屆負責俗稱「土地大辯論」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不同,上述4個小組由司長級領導,不是由非官守成員擔任主席,可見它們是重在執行、擁有執行實權,而非純粹只有諮詢建議目的。

筆者一直提倡,特區政府可以採用「技術官僚」模式,由相應專家主管專屬政策;上述布置某程度類同,或可變奏稱之「能吏治港」,由相關高官主責指定範疇。

相信日後成立的特首政策組,同樣會以技術人才為主,兼且執行與諮詢並重,在官方成員領導的同時,包攬更多非官守專才。其實前朝改組中央政策組而成立的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這個簡稱創新辦的總監已由AO擔任,職權包括協助統籌政府高層選定的跨局政策,以至統籌行政長官《施政報告》的預備工作。

李家超政綱早提出,要完善政治委任官員的崗位設置與職責分工,不分你我增強政府團隊文化,提升施政能力;除了架構重組,原來尚有成立跨部門小組的一着。新做法正正可望解決「政出多門」問題,譬如跨代貧窮問題涉及教育、勞福、經濟發展以至房屋、醫療等政策層面,而地區事項亦包括民政、環保等等,若無一人領軍,則易互相推諉,或受困山頭主義,政策的制定與落實均事倍功半。

分權與卸責,絕對是一體兩面。李家超以小組形式委派工作,日後但凡有議員、記者、市民追查進度,他固然大可耍個太極,推給相關主責小組官員回應便成。惟同一時間,如果主責小組官員處理得宜,包括大大改善提高香港社會流動性、大大改善土地房屋的供不應求矛盾之類,對被委以重任者來說,難道又不是一個好好的上位台階,甚至有利挑戰下屆特首寶座?

當然,李家超並非省油的燈,因為新選舉制度下的管治班子布置,對他而言始終非常有利。觀乎李家超新班子的配搭,乃在愛國愛港層面獲得高度信任者出任特首,然後由富有管治能力者出任高官,以至成立相應技術小組──進一步而言,如果行政會議的非官守成員包含了獲得信任的各界精英(及政黨代表),畢竟行會會議涉及不少機密資訊;那麼,特首政策組則儼然一個網羅社會賢達的行會Lite版。如果這套模式行之有效、長期堅持,則獲高度信任者才可坐上特首位置,能吏們則繼續分工獲委執行高官;能吏們若沒有機會表忠,就不容易取代特首的地位了。由是觀之,不難理解到,為何4個小組的針對對象,皆與民生關係很大,而沒有成立諸如針對提高港人愛國意識,又或處理國家安全、23條立法的小組。

技術官僚主導政策落實

上述模式,其實跟商界運作、以至中央運作十分相似:上市公司的主席,往往是最大股東或家族掌舵,握有絕對的控股權與話事權,而首席執行官或行政總裁(CEO),則為具體的操刀之人,並由大股東組成的董事會委任。倘不善忘,其實黃營之前亦曾建議,不如由特首虛掛香港領導人頭銜,具體執行權則交政務司司長;某程度上,新班子的配置豈不大同小異?但當然了,今日特首仍是主權治權一把抓,不似黃營所說完全放棄治權。

除4小組外,在抗疫這個當前急務上,已見上述模式的端倪。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明顯主責抗疫,不單連續出席每天4時的例行疫情簡報會,還親自提出引入「紅黃綠健康碼」,而非由特首宣布此等重大抗疫新措施,李家超充其量僅作事後補充說明。特首御駕親征打頭陣頒布政策,無疑更能吸引輿論及社會的關注,提高政策推出的震撼力,突顯相關新措施的「非同凡響」;不過,交給技術官僚進行講解,如前文所述,「專」字「四個口」的說服力往往較其他人高,所以連帶政策執行力也會更高。對於着力建構執行型、實踐型政府的李家超來說,確保政策落實理應比爭取自己曝光重要得多。

展望未來,李家超會否成立更多政策小組,從而分權給更多技術官僚處理?自己又會否親自帶領類似維護國安的小組?其他小組領導者,又能否把握機會交出政績,並爭取在推高民意支持的基礎上,兼想方設法爭取推高中央對自己的支持與信任?新班子上任時間雖然不多,但目光遠大者定已放眼更遠將來。

似英國逼宮一役,一批保守黨要員前不久才剛力保首相約翰遜,詎料短短一個月後卻忽然大舉轉軚;試問早知今日的話,何不當初投下不信任票?究竟是良心忽然覺醒了,抑或後知後覺地終於儲足政治力量去角逐首相大位?也許,有人在上任第一天,已預早想着連任;也許,有人不到最後一刻,也不發現已有條件攆走瘟神。新班子的分權與布局,到底會把香港領向何方,能否開啟良政善治新篇章,能否彰顯新選制的優越性,能否印證捉到老鼠就是好貓,大家都對領導人們是否正確指明路向拭目以待。

上一篇行會突歇暑五周 內部共識唞一唞

下一篇副局政助近埋班 待通過品格審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