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未來特首需要回答的第一道題

孔永樂|

2022年4月4日

行政長官選舉拉開序幕,本屆候選人在第五波疫情衝擊下變得撲朔迷離。新冠疫情明顯暴露了香港特區政府管治的一些深層次問題,無論最終誰能夠當選為下一任特首,前路面對的都是積壓多年並且是香港獨有的地雷陣及問題黑洞。近年來,國際政治變幻不定,香港亦經歷幾次沉重的政治事件及經濟危機,我們再無本錢及時間讓行政長官學習如何實踐「一國兩制」。

破「量入為出」思維枷瑣

有意競選行政長官的人士,必須認真思考及回答香港主要的管治考試題,說服市民如何以理性及可行的方法解決各種難題。各方人士也能夠清晰看到新任行政長官有情懷、有格局、有擔當、有本領、有作為,當選後決心大力改革及開創治理新時代。

第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香港如何在維持低稅制及自由市場的情況下,政府能應對日益龐大的醫療、教育、房屋等公共福利開支? 事實上,前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顧汝德在其經典著作《失治之城-掙扎求存的香港》中已明確指出這問題。《基本法》第107條列明,「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當中,政府官員對「量入為出」的理解一直是思維枷鎖。即使參與《基本法》起草的蕭蔚雲教授曾解釋《基本法》第145條中補充,特區政府需要按照現實情況改善香港福利,故此條文中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原有社會福利制度的基礎上,根據經濟條件和社會需要,自行制定其發展、改進的政策」。然而,歷屆政府都未能準確解答此道難題。

董建華剛上任時曾提出令人心動的中國儒家式房屋及老年人政策,但宏圖大計在金融風暴及政治漩渦下未能落實。曾蔭權高調放棄前財政司夏鼎基爵士遺留下來的「積極不干預政策」,但本質上仍堅持「大市場、小政府」的經濟原則,以保障香港獨有的資本主義制度。梁振英對於政府架構、房屋及扶貧政策等都有藍圖,可惜自上任第一天起便不斷忙於應付反國教及「佔領中環」等政治紛爭,根本未有空餘時間及精力回答這道試題。

林鄭月娥過去五年施政期間,政府整體的總支出大幅上升,2020/21財政年度的總開支預計更高達港幣8204億。抗疫的巨大開支是其中一個原因,但公務員薪酬過高一直為人所詬病。人工高福利好本來不是問題,但高收入的情況下欠缺表現便是大問題。第五波疫情嚴峻期間,香港多個熱心團體義務在各區派發抗疫物資,但不少前線人士及市民都批評政府人員毫無支援,市面「盲搶購」的局面顯示人們對政府的實際支援失去信心。下任特首必須提出改革政府效能的具體方案,確保政府在穩健財政下能應付持續上升的福利開支,真正幫助市民解決生活困難。

政府賺錢提供更好福利

在資本主義及自由市場的制度下,商家積極反對政府過度介入是必然情況。從世界經濟看,資本主義無疑帶來貧富懸殊及弱肉強食的結果,政府有責任適當地介入醫療、教育及房屋等領域,但當中涉及的支出難免會愈來愈多,範圍會愈來愈廣。再者,根據《基本法》第100條,特區政府各部門人員薪金、津貼、福利待遇和服務條件不低於回歸前的標準,這令政府開支持續上升。疫情下各行各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再開徵新稅項並非最佳辦法。新特首需要思考如何令政府賺錢,再改革公共服務向市民提供更好的福利。

數年前,筆者曾與朋友討論此問題,認為香港可參考新加坡經驗成立一間控股公司,然後將香港大型公共資產賣給此公司,例如,香港國際機場、港鐵及青馬大橋等資產。這主要是希望能累積數萬億港元的資產,然後積極以市場化策略投資獲取回報,並定期向居住香港超過五十年的永久性居民派利息。這不單能夠感謝他們長期以來對香港的貢獻,並且使他們在老年時候能得到足夠的財政支援。

在香港高成本的生活環境,一般「生果金」的老人津貼並不足夠,而且退休金總會有用完的一天,負責任的政府要有額外財政支援香港老年人的基本支出。香港人平均壽命冠絕全球,但大多數老人家能否無憂無慮地度過最後歲月是一個殘酷的現實問題。特別近年在移民潮下,子女離港留下年紀老邁父母,老年人的生活狀況更令人關注。新冠疫情下,特首除了盡力拯救老年人的生命外,他們的生活亦不能忽略。

以香港國際金融人才,估計能夠長期在具發展潛能的地區進行策略性投資,然而再將投資收益支撐香港的高福利政策。負責此公司的董事長及總裁需要每半年向特首及財政司長滙報公司的儲備金結算報告,讓特區政府高層了解每年從公司的獲利能夠應付特區政府在該年度的經常性開支。另一方面,特區政府可以將自己變成地產商,在香港各區適量建屋及賣屋獲取利潤。政府除了可以興建公屋、居屋等,亦可與其他地產商競爭中產市場,趁機降低整體樓價。興建過程中,個別屋宇可先向報名的年輕人派籌,承諾2至3年後他們能以若干價錢買樓,為青年帶來房屋與希望。重要的是,政府在住宅市場中能獲取額外利潤支撐福利。

誠然,以上只是筆者與朋友交流之見。下任特首必須提出專業及可行的方法處理這個複雜的矛盾。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解決了香港公共財政問題,特區政府才有底氣處理其他同樣複雜的矛盾,減輕積壓的民怨,為民眾辦實事,也為香港管治帶來新景象。

孔永樂  華人學術網絡成員

 

上一篇特首跑馬仔周日料趨明朗

下一篇李家超加入戰團 跑馬仔好戲連場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