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土地辯論硝煙再起

劉勵超| 天圓地方

2022年8月5日

5年前時任特首發起土地大辯論,希望凝聚社會對土地供應不同來源的共識,避免過往個別土地發展項目在規劃過程中觸發社會激烈爭議甚或抗爭而延誤或夭折。此舉雖是良好意願,但筆者當時已在本欄指對實際解決迫在眉睫的土地問題幫助不大。大辯論招來百家爭鳴,被委以主持大辯論重任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唯有採取被譏為「點心紙」形式,開列18個土地供應選項讓公眾挑選,以公眾對此等選項的支持度強弱判斷社會共識,最後定出8個選項建議給政府採納,政府亦於2019年初公布「照單全收」,「多管齊下」,分短中長期推行。但尋土覓地的爭議是否從此一錘定音呢?

8個土地選項之中,最早能落實的是政府租給香港哥爾夫球會在粉嶺的部分土地於明年租約期滿後收回發展公營房屋。大辯論時此建議選項的亮點雖主要建基於推行社會公義,但未獲社會一致支持,也缺乏客觀的可行性論據,若說社會就此有共識未免牽強。早前政府發表委聘顧問做的環境評估報告,為這個選項敲響了警鐘,3年前本已落幕的大辯論於是再次揭幕。

政府宣布收回的粉嶺高球場部分土地,面積約32公頃,環評報告指其中四分一(約8公頃)的土地適合發展可供2萬人居住的公營房屋,其餘應保留作公共休憩及自然保育用途。大家可試想若在沙田彭福公園(約8公頃)矗立一個數座樓高數十層的屋邨的景象會是多麼震撼!除了發展密度對該區的基建包括道路造成沉重壓力,為反對此選項提供了新理據外,當年反對此選項而被政府拒諸門外的香港哥爾夫球會、綠色團體和其他持份者,亦重申了他們在環保方面以外的意見,以及將球場與民共享的反建議。

這齣高球場「領土爭霸戰」如何演下去?環評報告可能要再花一段時間修改回應公眾質詢,才可望獲環保署署長和環境諮詢委員會通過,之後連同其他範疇如交通、古蹟文物等評估報告納入規劃署的更改土地用途申請交由城規會審批,支持和反對者可移師城規會公聽會繼續交鋒。就算政府在城規會順利闖關,反對團體仍可申請司法覆核或向城規上訴委員會上訴。整場「戰事」需時多久是未知之數,就算政府最後得償所願,但跟其原來短期選項的如意算盤,相信無論時間和居住人口都會有相當大的落差。政府為爭取一幅8公頃土地的選項,「贏粒糖,輸間廠」,值得嗎?

土地大辯論的餘燼,除了在粉嶺高球場復燃外,政府又主動重燃發展郊野公園邊陲的戰火。這個土地選項原由前特首梁振英倡議,當年政府估計未能取得立法會同意撥款進行可行性研究,故此邀請香港房屋協會捱義氣,委任顧問做可行性研究。不過這選項經過大辯論的洗禮後,接任梁特首的林鄭特首以社會未有共識為由,要求房協腰斬已進行了一半的研究,然而未減梁先生一直至今對這土地選項的堅持。

弔詭的事隨之而來,在林鄭政府位居財政司司長、督導土地供應、理應有份參與決定不再考慮發展郊野邊陲的陳茂波,日前以現屆政府同樣官職身份接受傳媒專訪時,主動重提可以研究這個選項,透過針對個別選址的詳細可行性研究客觀和具體結果,凝聚社會共識支持,卻未有交代推翻林鄭前特首決定的理由。具體而言,司長估計若能發展大欖郊野公園邊陲的一幅土地,可能將輪候公屋時間縮短一年。其後發展局亦未有直接回應為何「覆水重收」,只說現正進行新一輪檢討「綠化地帶」的發展潛力,不會排除任何有助增加土地供應的選項。

今屆政府與上屆政府就發展郊野公園邊陲的立場迥異,反映就算多管齊下,上屆政府已覓得未來10年需要興建房屋的土地,但本屆政府有見輪候公屋時間之長續創紀錄,而一些如粉嶺高球場的短期供應選項落實過程亦未必如期成事,還要搜索枯腸發展一些「短期」見效、加強市民信心的項目。不過當年原則上反對發展郊野公園邊陲的聲音並未消減,大欖郊野公園邊陲的建議在研究後,會否一如粉嶺高球場受到基於實質理由反對而延遲或放棄,有待日後分解。

地政總署前署長

上一篇有人冇地用 有地冇人用

下一篇破釜沉舟縮檢疫 特首進取拒保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