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習主席七一講話與特首施政報告

胡恩威|

2022年10月24日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本屆政府首份《施政報告》,引入紅隊概念(Red team)。紅隊扮演批判、反對的角色,協助全面檢視決策和堵塞政策漏洞。這篇文章也引用紅隊概念,用一個比較嚴厲嚴肅的角度去檢視《施政報告》。

《施政報告》當然有優點,但整體來說,有些核心管治上層建築的利益固化問題,因為沒有進行體制改革,所以始終未能解決。中國內地因為改革開放,所以進行體制改革。朱鎔基和溫家寶等前任總理,做了很多踏實的工夫,落實體制改革,改革開放才成功。李家超特首現在學習朱鎔基精神去推動改革,他提出紅隊的概念是正確的。但是紅隊概念到底只像京劇裏飾演「黑臉」?還是真正去優化體制?就是對李家超的考驗。

若果香港要成功,要重新出發,是需要有批判性,李家超要有自我革命的精神,才能成功。但這份《施政報告》似乎都是用一個比較傳統政務官的辦事模式︰成立委員會、設立專員、定下沒有死線的框架、只是繼續研究、沒有具體落實的時間表和承諾;這便是最大的問題。

建制派一面倒讚揚《施政報告》,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香港既然有紅隊存在,就需要深入地用一個比較嚴厲的角度去看《施政報告》,這才是富建設性和正面的。

《施政報告》宗旨是「為市民謀幸福、為香港謀發展」,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的「四個必須、四點希望」成為施政藍圖。四個希望是︰着力提高治理水準,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及共同維護和諧穩定。那麼《施政報告》提出的內容,有多少能回應習近平主席的七一講話,成為政府未來五年的施政方針?

希望一:着力提高治理水準

《施政報告》提出優化公務員管理制度,強化賞罰制度,推出「行政長官表揚榜」獎勵計劃,表揚優秀公務員,如有表現欠佳的,應及時終止聘用。若果制度只是優化而不是改革,公務員只顧程序、少做少錯的模式不進行變革,治理水平能夠提高嗎?恐怕只是拿中低級公務員開刀。現時公務員的評核,除了紀律部隊有健全的考試制度,其餘公務員的評估都是憑上司的主觀喜惡。

新加坡及英國公務員的升遷皆有客觀考核系統。而帶領17萬名公務員的750位政務官應該如何評核?高級公務員如署長和常務秘書長,又如何評核?《施政報告》並沒有提及。750位政務官如何以身作則,真正提高自身的管治能力?三年一調任的模式,有否妨礙他們管治水平的提升?

希望二:不斷增強發展動能

對接「十四五」規劃,香港融入大灣區建設策略。《施政報告》提出全力建設「北部都會區」,與深圳和大灣區產生協同效應。金鐘道政府合署近四成辦公室樓面「面積」將會遷往「北部都會區」。但《施政報告》沒有提及「北部都會區」於何年正式落成。舉例,若落實政府有哪些部門於2027年搬到新界北部,五年內是一個指標。有了確實時限,便着手計劃如何做?怎樣做?具體定下工作先後次序。「北部都會區」只有彈性的指向,沒有一個真正的Deadline(死線)。例如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興建運動場地、選手村等配套設施,有真正的完工Deadline。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基建也有真正Deadline。香港政府只會延遲Deadline而導致超支出現。若果問題不解決,超支情況仍然難以避免。

另外,《施政報告》說會積極地「搶人才」,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羅致人才來港發展創科。內地已經有創科團隊,有國家隊。現在用「搶人才」這三個字就很不文明了,特首作為一位前警察,應該知道「搶嘢」是不對的,用「搶」字本身已經不恰當。應該用「吸引人才」和「培養人才」才夠得體。

另外,深圳的創科已經很成功,因為他們真的有人才。香港現在如何吸引人才?過往一些官僚主導的計劃,吸引了很多人,但不少並非真正能夠貢獻香港的人才,來港住幾年之後便離開?過去幾年政府都用相同的模式去吸引人才,為什麼吸引不到人才呢?因為香港的工作環境和政策導向都是外行領導內行。如果找丘成桐教授負責整個香港創科發展,相信就能吸引到一些人才來港。因為有真正的大師級人才,就能吸引到其他人才。若果只得一些官僚或者一些大富豪,就只能吸引到大富豪人才,而不能吸引真正的創科人才。香港很多財富,吸引錢財就一定成功;但因為香港不重視培育人才,所以不能吸引到人才。這是香港的現實,因為香港整個上層建築都是財經和地產人才,所以只可以吸引到財經地產人才,而不是創科人才。

希望三:切實排解民生憂難

推出全新「簡約公屋」,未來5年興建約30000個單位,但都不是大刀闊斧的解決方案。舉例,為什麼不採用「臨時房屋」?可以向國家尋求協助,盡快在香港市區內快速地興建臨時房屋,安置劏房戶免捱貴租。另外,《施政報告》的「青年宿舍計劃」,政府會租用合適酒店和旅館,將房間轉作青年宿舍用途。為什麼不將該項資助的資源用於安置劏房戶?年輕人需要的是教育和紀律。政府資助年輕人租住酒店,基本上是縱容和不恰當的建議,為什麼政府會有這樣奇怪的想法呢?

現在的房屋指標都不是真正的指標,舉例,若果《施政報告》落實5年內要完全解決劏房問題,5年後香港再沒有劏房存在,才是一個真正指標。現在的措施都是臨時性,欠缺一個硬指標。特區政府仍然玩「期望管理」,「期望管理」其實就是官僚遊戲、數字遊戲,沒有一個實質的目標。「期望」是來自實質的改變,利用「封頂」這些偷換概念的文字。故此應該針對公屋輪候冊的人數可減少幾多?而不是說輪候時間可由六年縮短幾多。若果仍然有二十萬人在輪候,什麼輪候公屋時間即時「封頂」,只是出口術,像會計師的財務報告,沒有硬數據,只有預測數字,更遑論能切實解決房屋問題。

希望四:共同維護和諧穩定

2019年事件,反映香港青年政策的失敗。青年是香港的未來,「青年興,則香港興。」《施政報告》着手國民教育及青年工作,其中提供六千萬元撥款設立「幼稚園教育計劃」,在幼稚園舉辦校本活動,讓學生從小認識中華文化。可是六千萬元足夠嗎?中小學有長遠的國民教育策略嗎?有否為推行國民教育做深入的研究工作?抑或以為撥了款便完成工作。另外,為了吸納青年參與公共事務而推出「青年參與倡議計劃」,將諮詢委員會的數目由現時六十多個增至一百八十個。是否又是走「設立委員會便等於完成工作」的舊路?

這只是一些政治公關式的青年活動,而不是實施實際協助青年向上流的政策。為什麼不多開設寄宿學校?讓青年人可以在寄宿學校的環境裏接受有紀律和有系統的教育。現在職訓局的學術化模式,課程「學士化」而不是「師徒制」,學生有否接受足夠的實戰訓練?設立十八區「關愛隊」、精準扶貧,是否又是公關做show?協助貧窮青年脫貧方法是傳授一技之長,讓青年有自身發揮空間,協助年輕人就業發展。內地解決貧窮問題,是真正得到一個解決。而香港政府只是說出大約框架,只怕到時候又經常延遲,拖延下去。

《施政報告》的模式仍然是香港政務官模式,欠缺習近平的開創精神,習近平寧「得罪千百人、不負十四億」。這份《施政報告》是否得罪幾百人卻負了七百萬市民?部分方案回應了習近平主席的「四個必須、四個希望」,但都是表面姿態上回應,基本上施政內容是循規蹈矩、利益固化,上層建築仍然為了既有利益而拒絕改革。如沒有對問題對症下藥進行改革,如何能達致《施政報告》「為市民謀幸福、為香港謀發展」的宗旨呢?

 

上一篇教育興 青年興 香港興

下一篇《施政報告》創科工業篇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