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積極開拓北部都會區東部發展潛力

方舟| 泛舟論章

2022年11月23日

特區政府去年在北部都會區劃出了「雙城三圈」的策略性空間概念,即由西至東的深圳灣優質發展圈、港深緊密互動圈和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從目前的規劃看,北部都會區規劃方案呈現「西重、東輕」的態勢。西部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以及新田科技城的產業規劃較清晰,而東部的規劃除了生態旅遊外則相對模糊,尤其是經濟功能並不清晰。然而,北部都會區東部的坪輋、打鼓嶺一帶是新界最大片相對平坦的土地,其經濟功能有待加強。沙頭角口岸周邊地區亦尚無明確的產業規劃。

誠然,房屋問題迫在眉睫,政府亦已把新發展區的公私營房屋比例調整到7:3,並定下「提速、提效、提量」的目標,但如果北部都會區東部仍無清晰的產業規劃,欠缺合理的經濟功能分布,該區很可能重蹈覆轍,淪為只有居住功能的傳統新市鎮,難以真正為香港的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北部都會區發展於香港的策略性意義,是通過建立新都市區和發展新經濟產業為香港增強發展動能。因此,規劃好北部都會區的重心在於產業布局,尤其是探討不同產業領域如何在為香港帶來新經濟增長點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在這方面,同屬「雙城三圈」的深圳一側也許能夠為香港帶來一些啟示。

2016年,當時深圳城市布局也有東西兩邊不平衡問題。市政府提出了「東進戰略」的概念,將深圳東部的羅湖區、鹽田區、龍崗區、坪山區、大鵬新區列為深圳市「東進戰略」區域,在這些區域內布局多個科技、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領域的重點項目,以推動深圳形成「東西均衡、南北協調」新發展格局。其中,在創新科技及高等教育方面,深圳積極布局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國際生物谷、坪山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城、坪山區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深圳海洋大學等重點項目,同時積極發展醫療及社會服務、海洋經濟、文化旅遊會展、體育四大板塊。

今年8月,深圳鹽田區發布《加快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建設的實施方案(2022-2025年)》,明確鹽田區將在26平方公里合作區內大力發展旅遊消費產業。合作區將構建「一核引領、四區聯動」的空間發展架構,其中「一核」為沙頭角跨境免稅消費核,打造「跨境電商+特色體驗+高端免稅+現代時尚」等複合型深港跨境商貿中心;「四區」為鹽田港國際航運樞紐區、鹽田海鮮街漁港風情體驗區、東部華僑城生態休閒度假區、梅沙黃金海岸旅遊區。

特區政府官員多番強調,北部都會區要成為香港新經濟引擎。要真正達到這一策略性目標,規劃北部都會區需從宏觀角度出發,考慮區內產業或重點項目如何對接深圳等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發展,並跳出傳統新市鎮模式的發展框架,以創新思維進行規劃布局。

規劃四大片區 搶攻四大產業

建議北部都會區東部可以規劃為四大片區,分別是坪輋、打鼓嶺一帶的「國際教育及醫學城」,沿着沙頭角公路從龍躍頭到中英街的狹長土地片區(下稱「沙頭角走廊」),包含鹿頸、荔枝窩、烏蛟騰等地的「歷史旅遊文化區」,以及新設的紅花嶺郊野公園的「生態保育區」。前兩者平地較多,亦有一定基建配套,相信可發揮更大的經濟功能。除了預留部分土地作創新科技及新型工業化發展之外,可以積極考慮發展教育、醫療、體育和貿易零售四大產業領域。

事實上,香港過去亦曾經提出將教育、醫療列入「六大優勢產業」,但多年來產業發展的成效不顯著。究其原因,一些以滿足本地公共服務需求為主的產業未能同境外高端市場的業務需求達成錯位分工,導致本地市場的服務供應受到衝擊。因此,通過開拓新市場而發展新產業,必須保證該經濟活動不會擠壓本地人力資源市場,造成本地服務供應緊絀。

教育方面,香港在中小學和大學方面都有頗大的實力和發展潛力。隨着生育率下降,不少本地中小學面臨轉型或「殺校」的情況,長遠而言,教師崗位亦呈現下跌趨勢。大學(含研究生)方面,由於近年國際局勢的變化,不少原來以英美等國為求學目標的內地學生正在轉向其他升學出路,而香港正可以提供一種國際化又「離家不遠」的環境。

與此同時,近年內地收緊中外合作辦學的大學審批,除了7所香港本地大學近年先後或已規劃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開辦分校,其餘都是較早時間籌辦的大學,例如上海紐約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等。建議在坪輋、打鼓嶺一帶設立「國際大學城」,鼓勵國際知名大學(全球排頭200名)來香港設立分校,主要吸引來自內地、東南亞和南亞的生源市場。同時,不少坐落於市區的本地大學面臨科研和教學實驗室空間不足問題,更遑論建設產業化基地。因此,建議大學城預留土地予本地大學建設第二校區或實驗室,鼓勵本地大學擴大招生規模。

中小學方面,可同內地積極協商開設內地中小學生來港就讀的通道。目前內地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可到歐美或澳洲等地就讀,惟不能來港就讀。事實上,在學童年幼時直接送到國外讀書往往並非培養內地學生的最理想做法,反而香港兼有國際化環境,又可讓小孩接觸更多傳統中華文化價值觀,對不少有一定資產和教育水平的內地家庭而言頗為吸引。

醫療方面,在不衝擊本地醫生供應和公營醫療服務的前提下,香港絕對有成為國際醫療服務樞紐的潛力。內地擁有龐大人口,病例的豐富程度自然較多,一方面創造龐大的高端醫療需求,另一方面,各種「奇難雜症」對於海外頂尖醫生有不少吸引力。

可以考慮在坪輋、打鼓嶺一帶劃出一片2至3平方公里的「國際醫療特區」,此區內允許境外醫生註冊執業,主要服務非本地患者對於高端醫療服務的需求。醫療特區應提供例如癌症、牙醫、眼科等高端專科服務,滙聚醫療器械、藥物研發、專業人才等高端醫療資源,善用香港在醫療界別的既有實力,爭取成為亞洲區首屈一指的國際醫療中心。

「沙頭角走廊」則可以發展成高密度商住社區,同時發展成為北部都會區的體育和消費中心。參照馬鞍山新市鎮(從屯馬線大水坑到烏溪沙)的條形海濱城市形態,可以沿沙頭角公路一帶建造沙頭角鐵路線,區內至少有2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用「公共運輸引導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預計可容納15萬至20萬居住人口。

體育發展方面,香港雖然已經有香港大球場及啟德體育園(建設中)等大型體育設施,但相信本地市民亦樂見有更多國際影響力的賽事在香港舉辦。建議在沙頭角走廊建造一個國際一流水平的大型網球運動中心,爭取ATP/WTA 1000分級別國際網球大師賽落地香港。同時,可以考慮建設聯通整個沙頭角走廊的單車徑網絡,並在沿沙頭角海的烏石角村、瓦窰頭一帶規劃具備海濱特色的體育運動設施,推動新界居民更積極參與各類運動項目。

貿易零售方面,香港亦需要積極進行升級轉型。國家已宣布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每位內地居民將在海南有一年10萬元人民幣的免稅額,這意味着除了珠三角一帶的旅客以外,一般內地旅客到海南或香港購買進口貨品並無太大區別。按現在深圳一側的規劃,香港的羅湖、文錦渡口岸將在未來搬到深圳一側做「一地兩檢」,騰空的口岸空間可以由深港兩地在深圳攜手建設跨境商貿合作區,並爭取類同海南自貿港的免稅額度政策。

港府亦可以積極考慮對沙頭角中英街進行升級改造,將中英街打造成一個新的跨境旅遊消費中心,滿足區內和深圳一側的消費需要,積極發展跨境電商,為本地貿易行業帶來新商業模式。

北部都會區東部亦可以預留土地予國際組織的辦事處乃至總部進駐。外交部及香港特區政府宣布政府間國際組織國際調解院(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ediation)籌備辦公室將落戶香港,是對於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地位的肯定。未來,隨着世界格局持續演變,將會有愈來愈多新興國際組織有落戶亞洲城市的需求,包括「一帶一路」或即將準備擴員的金磚國家集團(BRICS)等,都是由國家積極參與並推動的多邊合作機制。

包含鹿頸、荔枝窩、烏蛟騰等地的「歷史旅遊文化區」則有着豐富的抗日遺跡及客家旅遊文化資源,景色優美並具豐富歷史教育意義,是豐富北部都會區東部作為工商、居住和生活片區的重要一環。

擴建鐵路公路 連接港深交通

而本屆政府強調「基建先行」的發展理念,北部都會區東部的鐵路和公路發展亦相當重要。

第一,落實北環線東延線,並建議將之與深圳地鐵18號線銜接,利用架空鐵路模式沿沙頭角公路建設新的「沙頭角線」,鐵路沿線車站上蓋可建成數個新的TOD開發片區。第二,將現有的沙頭角公路升級為架空幹線公路,與新建的沙頭角鐵路線並行,滿足區內以及深港兩地之間的通勤需要。

第三,將現有深圳河邊境巡邏路(沙頭角口岸至香園圍公路段)拓寬改建成一條幹線公路,建設新的「深港河濱公路」,構建親河空間。長遠而言,深圳河將是深港大都市區的都市河流,而在保留現有邊境管制的情況下,可考慮拆除物理分割深圳河兩岸的鐵絲圍網,以生態優美的都市觀光河及濱河公路取代之。

北部都會區東部將由現有的香園圍公路、升級後的沙頭角公路(並通過粉嶺繞道接入9號幹線)、新建議的深港河濱公路形成一個8字形的環迴幹線公路網絡,加上北環線東延線及新建議的沙頭角線,支撐起區內的交通網絡。

從港深兩地合作的視角,兩地可共同打造「科教醫療產業發展軸」,推動坪輋/打鼓嶺的「國際教育及醫學城」與深圳羅湖區、鹽田區、坪山區、龍崗區聯動,共同發展科技、教育、醫療產業。「沙頭角走廊」則可以通過交通網絡和產業布局同與深圳鹽田區、大鵬新區聯動,共同培育海洋經濟及文化體育產業,打造「海洋科技文化產業發展帶」。

香港具有獨一無二的制度優勢,但同時受到自然資源匱乏的掣肘,近年勞動人口老化和產業結構缺乏多元的問題亦愈來愈嚴重,為香港創造新經濟增長點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務。北部都會區正好為香港提供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最佳平台,尤其是通過共同規劃布局及特殊政策安排,實現兩制下的資源滙聚、資源共享,為香港社會經濟發展創造新的可能性。

期望政府能以創新思維和產業布局的理念發展北部都會區東部片區,構建面向國際的科研、教育、醫療、體育新都市區,使該區同北部都會區中部的新田科技城、西部的洪水橋現代服務業中心形成「三頭馬車」,成為未來二三十年香港經濟增長和社會創新的重要片區。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

上一篇提速發展綜合發展區

下一篇特首落實KPI 審計報告不可漠視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