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小政府不再

李子衝| 觀潮篇

2021年3月6日

香港是一個小型經濟體,依靠市場運作,以低稅率吸引投資,標榜「小政府,大市場」,幾十年來運作良好,經濟蓬勃,由亞洲四小龍之一建立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這或多或少得力於港英年代的財金官員,緊守小政府的理財哲學,量入為出,因此香港政府長期以來,財政健康,儲備充裕,公共開支嚴守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二十(20%)。

由1997年開始,仍然堅守這個原則,24年來,就算出現經濟逆周期,政府大力投入資源,刺激經濟,只有3年接近22%,其餘年份,都沒有超越這條紅線。可是今次《財政預算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清楚說明,小政府不再,他會在公共開支大灑金錢,增加政府開支。

預算案第188段:「本屆政府推出多項改善民生的措施。2020/2021年度經常開支較上年度增加百分之七點六,政府整體開支亦增加百分之三十五。新一個財政年度的經常開支會進一步上升百分之九點六,體現政府刺激經濟、紓解民困的決心。在直至2025/2026年度的中期預測這5年期間,公共開支約佔本地生產總值平均約百分之二十五。」

增開支成各黨派共同訴求

大家都明白,近兩年的反修例事件,以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令到香港經濟嚴重受挫,政府多花公帑刺激經濟是無可厚非,兩年的特殊政策是可以接受,若果變為中期安排,提升了市民期望,將來難以改轉回來,或者會惹來重大的政治爭議,肯定不容易管控。況且根據陳茂波的預測,來年本港的經濟增長最少3.5%,中期5年亦有3.3%,在經濟回順和振興之下,為什麼仍然增加開支比例呢?

雖然只是5個百分點,從20提升到25,實際是增加了25%,一個很大的幅度。公共開支增加,政府財務負擔自然增加,不計百分比,從實際數字來看,1997/1998年度,政府經常性開支是1500億,2020/2021年度增加至4700億,23年來增加3倍,除了經濟周期變動之外,完全是沒有嚴格控制生產與開支比例的結果,這樣下去很容易失控,政府必須着實把關。

踏進特區年代,香港日益政治化,各派政治力量的共同訴求是增加開支,滿足市民,即選民的需要,不停地向政府施壓,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成功爭取」成為各黨派的競選策略。政府在招架不住的時候,自然以派錢回應訴求。譬如今次《財政預算案》,各大黨派基於經濟負增長,失業率高達7%,預測尚未見頂,極力爭取失業援助,政府明知不可行,又不敢斷然拒絕,於是搞出一個「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給失業者,上限8萬元,分5年歸還,利率一厘;未推出已經有人估計,爛賬肯定不少,而政府的總擔保達150億元,一定不能全數收回,白白增加政府開支。

不再小政府的後遺症是加稅,這是西方發達地方發展的經歷。民主選舉下以面對選民的訴求,政府變得有求必應,事事提供服務,樣樣增加開支,入不敷支的時候,順理成章是增加稅收。香港是以低稅率吸引投資,無論增加直接稅和間接稅,一定影響經濟體制,動搖本港的根基,而增加政府開支而不增加稅收,簡直天方夜譚;今次稍微上調股票印花稅率,已經引起市場波動,將來任何偏離小政府的舉措,一定惹起軒然大波。

今個預算案的另一問題是預測甚為保守,陳茂波在經濟前瞻及展望一段中,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全球經濟將會反彈5.5%,不過他對本港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是3.5%至5.5%,不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取,未知這是否和他有意競逐下屆行政長官有關?

時事評論員

上一篇審判預算案

下一篇財政預算蕭規曹隨 未能因時制宜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