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在禮賓府跌倒受傷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休假一周後恢復工作,右手輕微骨折的她昨日包紮着並戴上手托出席一個論壇時感謝各界問候,自言這次小小的意外有一定的啟發性。林鄭表示,最近隨着新一份《施政報告》發表,不斷都在唱好香港,香港已進入新局面、新時候,做人就是這樣,做政府都是一樣,局面好時不可以掉以輕心,應更謹慎,因為風險及暗湧仍存在。
林鄭在論壇中強調,要說的話並非競逐連任的政綱,而是經歷四年磨練的肺腑之言。發自其肺腑的言詞包括這樣的論述:政府以前無膽量、無見識和無條件規劃未來,但隨着《港區國安法》實施和完善選舉制度後,須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能再錯失機會。她認為,香港形勢仍非常複雜,尤其是香港處於「中美風暴」的中間,希望大家保持警覺性。
雖說「並非競逐連任的政綱」,不過,言者縱無心,聽者仍有意,相信林鄭現時的一字一句都或多或少被詮釋為與選舉工程有關。特區政府近日刊憲公布,新一屆行政長官選舉將於明年三月二十七日舉行,距今僅餘五個月,時間稍縱即逝,現任特首的一舉一動受到諸般猜測乃人之常情。
若說政府以前無膽量、無見識和無條件規劃未來,是否等於暗批回歸後的歷任特首不作為?與此同時,是否預告新特首將會甩開包袱大展拳腳?事實上,林鄭在本屆政府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概念」,確是規模宏大的未來願景,假如明年三月誕生的新特首樂意承接這個概念並且戮力具體落實,不失為有膽量又有見識的表現;至於有沒有條件,主要視乎庫房或配以其他融資安排能否負擔涉及過萬億元的巨額開支,以及落實起來能否排除萬難發揮應有的功能,例如接通香港與深圳的連繫。
無論言詞有否予人暗批回歸後歷任特區首長不夠作為之感,林鄭的肺腑之言亦足以引發無限遐想,也許俗稱「跑馬仔」的特首選舉已經進入熱身階段,原因是歷任特首之中,現在是全國政協副主席的梁振英經常成為傳聞的主角,政壇耳語都說他有意捲土重來再度參選。
不知是否巧合,有自稱愛國愛港的民間人士就下屆特首人選號召成立「大聯盟」,他們傾向支持的對象包括梁振英,而CY昨日再於社交網站發帖談及與內地通關事宜,批評有部分人對於和內地通關不通關根本「不痛不癢」,不是持份者,甚至想「靠害」妨礙通關。
梁振英筆下如此寫道:「長期不通關,對一天到晚想着『獨港』,想沿深圳河切一刀,把香港拉去太平洋彼岸的人,就是成功『獨港』,不通關當然是利大於弊,當日發動罷工要求封關的『醫管局員工陣線』就是這種人。」他還說:「過去兩年我在內地到處跑,發現一個令我十分擔心的現象,由於香港和內地人員的往來基本上隔斷,從前依賴香港提供金融、貿易和專業服務的內地客戶,已經在內地找到替代供應者。長此下去,香港死得。」這位前特首論斷,長期不通關,總有一天是全香港埋單。
但凡選舉總是零和遊戲,不是我贏就是你輸,支持這個必然反對那個,梁振英談到特區政府現在傷透腦筋的「頭等大事」通關,對香港遲遲未有辦法能與內地通關表達不滿,競爭意味呼之欲出。
從良性競爭的角度思考,明年三月的特首選舉愈多人參與愈好,只要當選者能夠有膽量、有見識和有條件規劃未來,利用北部都會區和其他施政方針徹底解決沉痾已久的房屋問題,兼而製造大量就業機會,進一步與內地有機結合,應該沒有人覺得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