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北部都會區的迷思

劉勵超| 天圓地方

2021年11月12日

今年《施政報告》提出發展北部都會區策略,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建立以創新科技產業為經濟引擎的香港第二大都會,跟現時以金融服務業為主的南部都會區比翼齊飛,二是更好利用新界北部土地,解決國家領導層高調關注的港人住屋問題。香港回歸以來,港人聽過政府發表不少的藍圖、願景和策略,大部分不是無疾而終就是改完又改,市民等到「蚊都瞓」。這回北部都會區,政府期望以未來二十年時間「基本完成」發展,用的「基本」兩字可圈可點,因為政府並沒有為「基本」下定義,為策略日後是否如期達標留下不少空間。

平心而論,落實策略的45個「行動項目」所需的時間存在很大變數,一來不少項目需時作詳細規劃及可行性研究,二來這些研究以至日後工程費用都需要費時申請立法會撥款或從私人資金市場融資,三來要費時搞公眾參與,解決地方人士和保育團體可能提出的反對,四來全球各地包括內地都爭相吸引國際創科產業和人才落戶,北部都會的創科城要鶴立雞群還要花不少心思,五來政府還要想通推展各個行動項目的優次和彼此在推行時間上的銜接。雖然如此,從香港自身和國家發展角度來看,北部創科都會概念已不是一個讓全民共議的選項,而是如箭在弦。創科發展又是一日千里,20個月已嫌長,有意來港發展的創科產業不大可能等20年進駐「基本」完成硬件建設的北部創科城。

有見及此,來屆特區政府縱有多難還是要披荊斬棘,特別要依照《北部都會發展策略報告書》中第九個「重點方向」(改革行政機制及工作流程),率先落實42號「行動項目」(設立一個高層次的政府專責機構)作推動發展的火車頭。如政府同時能成功修改有關土地規劃、收回、環評等法例,簡化程序,提升效率,加上優化更改土地用途補地價機制等行政方面拆牆鬆綁措施,可望率先建成現已起步的河套區港深創科園和擬議的新田科技城,以及周邊配套設施,包括連接兩處的鐵路。

北部都會發展的另一目標是要在都會的所謂3個地理圈做到「職住平衡,宜居宜業」。發展策略計劃在對接深圳前海的「優質發展圈」內建設「新界北核心商務區」,職位來源包括金融及專業服務、物流和科技服務的「高端企業」;還有「港深緊密互動圈」內的「港深創科園」和「新田科技城」,職位來源主要是創科企業和科研教育機構;以及「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此圈重點不在創造就業機會,頂多是少量為服務郊遊者的鄉村士多小吃店攤和渡輪服務職位。

筆者關注其中「港深緊密互動圈」內居住人口及房屋類型跟高新科創企業需要僱用的人才配對問題。在高新創科企業工作的中高層人員,對住房質素及寬敞度有一定要求和負擔能力,而收入也會超出申請公屋或居屋資格,故圈內的私樓需求應會較高於資助房屋,現時政府政策以7︰3比興建資助房屋與私人住宅的安排,在「港深緊密互動圈」可以考慮調整為6︰4甚至5︰5佔比,貼近職住平衡的目標。若區內資助房屋的居民學歷和工作經驗普遍不符高新創科企業的用人要求,要做到「職住平衡、宜居宜業」將會是問題,政府應先知先覺,設法避免。

北部都會區覆蓋300平方公里,發展時少不免要收回私人土地和修改部分綠化地帶範圍。報告書指政府會收回數百公頃私人魚塘和濕地作自然保育公園,又會協助部分被收地影響的棕地作業者在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新建多層工廈內繼續經營,但對可能受影響的農地及預留作新丁屋發展的政府土地卻沒有提及如何處理,就此政府要及早交代,避免收地工作成為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的絆腳石。

劉勵超  地政總署前署長

上一篇北部都會區將成香港的浦東新區嗎?

下一篇北部科技城需要特事特辦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