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施政》後民意彈 移民意願不高

黃偉雄 何建宗|

2021年11月4日

為深入了解市民在疫情下的收入變化,對新一份《施政報告》的意見,包括新界北都會區、安心出行、過境健康碼,以及移民等議題的看法,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專資會)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於今年10月11日至10月20日進行《市民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後的經濟和社會狀況意見調查(五)》,共收到805份有效樣本。

疫情雖然已持續近兩年,但經濟環境正逐步復甦,市民面對的經濟壓力似有緩和跡象。專資會分別於2020年12月、2021年3月及2021年10月進行調查,詢問在職受訪者的收入變化。對比3次調查所得,市民的收入呈增加趨勢,2020年12月及今年3月在職受訪者表示收入增加的只有不足一成,但至今年10月的調查,則上升至一成六。而2020年12月有36%受訪者表示收入減少,及至今年3月比例降至30.6%,今年10月更進一步降至27.6%,反映香港經濟已走出谷底,市民收入正逐步回升【表1】。

更多市民支持通關

受疫情影響,香港與內地接近兩年未能通關,對於政府通關政策的支持度,專資會於今年3月及2021年10月分別問及,結果顯示市民支持度有所回升。今年3月的調查,詢問受訪者如果接種疫苗人士可以更方便往內地通關,他們會否願意於兩個月內接種疫苗,當時只有8.4%的受訪者表示「願意/非常願意」,逾半受訪者表示「不願意/非常不願意」。時至今年10月,被問到若過關用的健康碼可以令香港市民到內地時,可免除或減少隔離日數,36.7%受訪者表示「願意/非常願意」使用過關用的健康碼;表示「不願意/非常不願意」的受訪者約55.3%,反映市民對通關政策的支持率已經提高。

香港封關已近兩年,長此下去,既嚴重影響因工作、學業和家庭須往返兩地的市民的生計和生活質素,也阻礙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也無從談起。

我們相信,政府採用內地「健康碼」,讓需要往返內地的港人自由選擇採用,是最果斷及有效的措施。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接近四成市民支持,包括本身並不熱中回內地的香港市民,相信政府推行這新政策的阻力將較小。

此外,本次調查就新一份《施政報告》幾個重要措施了解市民意見,包括北部都會區、劃一長者生活津貼和擴大政府資助市民大灣區養老的計劃。其中,發展新界北都會區的建議,有54.7%受訪者表示「贊成/非常贊成」【表2】,不同年齡、教育程度、個人每月收入群體對該項政策支持度相若,反映市民普遍支持政府發展新界北都會區。現階段本會冀望政府盡快公布金額估算、時間表及貝體計劃。資金方面,除了政府現有儲備,建議有需要時可從市場發債集資,以解決現金流問題。

發展新界北都會區屬長遠政策,針對現時迫在眉睫的房屋問題,短期方面建議政府簡化規劃土地開發程序,檢討城市規劃條例,壓縮審批流程和時間,以釋出更多土地用作建屋用途。

長者福利方面,《施政報告》提出劃一高額及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即以較寬鬆的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審查標準審批,但一律提供高額津貼每月3815元,高達81.4%受訪者「贊成/非常贊成」以上方案。而為方便長者內地養老,《施政報告》提出將「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計劃」擴展至其他於大灣區內地城市符合資格的安老院,換言之讓香港輪候安老院的長者可以選擇到內地養老而政府仍然提供資助。55.7%受訪者「贊成/非常贊成」是項措施,而年齡愈大愈傾向贊成,60歲或以上的受訪者表示「贊成/非常贊成」的有58.7%。

年輕人對前景悲觀

本會在過去一年半進行了五次類似調查,總體來說,過去無論有關政治、經濟民生、基建甚至抗疫政策,反對的市民普遍達六成以上,支持比率為三成或以下,包括保護市民健康的有關注射疫苗的調查。令人欣慰的是,本次調查有關北部都會區和跨境養老的題目關乎基建和內地與香港關係,仍然有過半市民的支持,為近年罕見。

這反映香港市民逐步擺脫泛政治化和對政府高度不信任的心態,加上香港選舉制度的完善,我們期待未來政府可以順利推出更多有利民生,解決深層次矛盾的政策措施,讓市民有更大的獲得感。

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今年中香港人口的臨時數字約為739萬人,與2020年中約748萬人相比,減少8.7萬人,跌幅為1.2%,不少人認為反映香港正面臨一波移民潮。但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市民最近兩年均沒有家人、親戚或朋友移民海外,佔總數80%。假如有機會移民,有37.6%受訪者打算移民海外,有12.2%受訪者打算移居內地。

從教育程度來看,愈高教育程度的受訪者移民海外意欲愈高。沒有打算移民的受訪者,佔比最多的為小學或以下教育程度,達64.6%;有打算移民的受訪者佔比最多為大專或以上教育程度,佔比47.3%,比沒有打算的更高,值得留意。不過個人每月收入愈高未必愈有移民傾向,有打算移民的受訪者最高比例為個人每月收入2萬至4萬元,高於其他收入組別【表3】。

但從年齡方面來看,年輕人對香港未來發展較為悲觀,年齡愈小比年齡愈大的較傾向移民,59.7%18歲至29歲的受訪者有打算移民;認為這一波移民潮對香港經濟有「負面/非常負面」影響的,18歲至29歲受訪者佔的比例最大,高達78.5%,同樣年齡層表示「正面/非常正面」的只有9.7%。為加強年輕人向上流動的機會,建議政府推出更多培育年輕人的政策,包括增加針對青年的住屋、增加「青年委員自薦計劃」的名額和提供更多支持青年往大灣區發展的各項措施。

總括而言,從數據上可見,相較兩年前,政府開始扭轉施政困局,於個別議題如《施政報告》提出的北部都會區、劃一高額及普通長者生活津貼、擴展「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計劃」至其他於大灣區內地城市符合資格的安老院等,均有逾半甚至高達八成支持率,屬於一大突破。

展望未來,期望政府繼續推出更多惠民措施,並與內地政府爭取早日通關,盡早恢復兩地交流及商務往來,疫後難得的經濟復甦勢頭才有望持續下去。

黃偉雄為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會長

何建宗為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

上一篇史美倫籲港把握機遇發展成亞洲綠色金融中心

下一篇規管假新聞 忌針對傳媒
學者促釐清是否為維護國安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