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黃元山:北都會新增土地難補缺口

2021年12月6日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願景,但具體執行細節及時間表欠奉,今屆立法會選舉各參選人接連陳述個人見解,從事公共政策研究多年的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圖】正暫時停職競逐選委會界別議席,希望把研究成果帶入議會。他認為,北部都會區僅額外開拓600公頃用地,未足以填補本港欠缺的土地供應,而且有關願景亦未有產業政策支援,也無提及GDP產值目標,這些首要問題不應欠缺答案。

乏GDP產值目標

黃元山表示,北部都會區新增的土地供應較想像中少,於《香港2030+》得出的7300公頃土地供應中佔比不大。他續稱,過往多次提出本港有需要發展大型新市鎮,目前香港都市化比率僅20%,較深圳的50%及新加坡的70%落後,而作都市化發展需要很大產業規劃配套,然而,政府要北部都會區及維港都會區雙輝映,卻從來沒有產業政策以及額外的GDP產值目標,也沒有路線圖和時間表,故此感到擔憂。

政府提出「南金融、北創科」布局,黃元山解釋,生物科技佔新加坡GDP的5%及上海GDP的10%,若香港要把生科產業發展至有關水平,相當於每年要有多2000億至3000億元經濟貢獻,政府需要有決心以產業政策扶持相關發展;目前「中環」(金融市場)不乏生物科技資金,但難以流向「大埔」(科學園),由於欠奉回報及市場規模,應以產業政策幫助初創進入資本市場,同時要在制度上突破讓企業進入港方河套區。

加速公營屋發展

本港輪候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9年,黃元山坦言,若不能在3至5年增加大量供應,房屋問題勢必更水深火熱;按現時的發展速度,往後5年公私營落成單位約18萬伙,但推算要多額外12萬個單位才足以紓緩問題,相當於每年落成量要有6萬伙,而最快速及實際的辦法,是讓「頭輕腳重」的公營房屋供應提前加速發展,包括盡快推進洪水橋及新界東北發展,相信可令公屋輪候時間縮減到3至4年。

黃元山補充,可提前新增的額外12萬伙供應絕大部分是公營單位,有關土地處於平整過程中,若能加快回收、清拆賠償,並容許私人參建(PSPS),協助房委會加大興建量,不止速度可加快,質量也會較佳。

採訪、撰文:陳遠威

 

上一篇李小加籲訂北部特區法拓北都 提「一港兩制」 大政府模式加快發展

下一篇洪為民:北部都會區可考慮制度或管治模式創新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