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18區康健中心 11個規模大縮水

紀曉風| 獨眼香江

2019年10月17日

政府視地區康健中心為發展基層醫療基石,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早前提到,現屆政府任內,會在18區設不同規模基層醫療健康服務。「不同規模」一說至昨天《施政報告》發表終揭盅;政府指連同葵青,將有7個地區的康健中心啟用,另外11區則以規模較小的「地區康健站」形式運作,趕及現屆政府任內上馬。

首間康健中心上月在葵青開幕,據了解初期每日約80名市民使用,至今約千人登記為會員,亦接收數名由公院轉介的復康病人。中心能否發揮基層醫療角色言之尚早,但政府已急不及待以「葵青模式」為藍本,推展至其餘6區,並已決定選址,且獲區議會支持。當中緊接葵青之後有深水埗和黃大仙,均落實選址於石硤尾邨政府物業和黃大仙領展商場,預計今年底招標物色非政府組織營運;而南區、荃灣、元朗及屯門的中心則會租用私人物業。

後年營運 過渡性質

另外11區將以規模較小的「地區康健站」形式運作。消息人士解釋縮水變康健站原因,是政府認為康健中心覓地和裝修需時,為盡快令每區都有基層醫療服務,小型康健站較可行,並料2021年「開張」;政府已預留約6億元應付康健站開支,每區每年2000萬元,這與康健中心預算每年1億元開支相距甚遠。

消息人士指康健站規模雖小,仍能提供像康健中心一樣的「三層預防」,即健康推廣、風險評估及篩查,以及慢性病管理。消息人士強調,康健站只為過渡性,最終目標還是在18區各自設立康健中心。

在葵青營運健康中心的醫護行者主席范寧,認同「偷步」是可取做法,期望18區都有基層醫療服務後,可產生協同效應,「例如各區資訊可互通,若上班族可在自己區以外康健站使用服務,會更方便。」不過他也擔心急急上馬會忽略每區獨有需要,「比如說新界東北、元朗,很多人住鄉村,會否需要多幾架流動車和外展服務?每區都有特性,不可以單用葵青作藍本。」

上一篇明日大嶼續去馬 青年共議人工島

下一篇陳帆否認托樓市 籲買家量力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