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善用固定收益產品 駕馭減息周期

周奐彤| 市場觀點

2024年10月21日

美國9月份的就業報告意外地強勁,加上通脹持續放緩,令市場對寬鬆政策的預期有所緩和;若沒有任何意外的負面數據出爐,11月及12月似乎只會分別再減息0.25厘。持續大手減息的可能性有所降低,與我們的軟着陸展望不謀而合,有望繼續支持包括股票及債券在內的風險資產走勢。

利率回報高於息差回報

投資者可把固定收益總回報分成為兩部分:一、利率回報(國庫券利率風險),是由國庫券利率下跌帶動;二、息差回報(信貸風險),回報來自息差收窄。年初至今,美國投資級別債券的總回報為4.4%,其中利率的貢獻較息差更顯著,我們認為這一趨勢可能延續下去。利率方面,中長期國庫券收益率較長期平均值高出約1個標準差,顯示國庫券利率有進一步下跌潛力,將帶動利率回報。

相反,美國投資級別債券的息差一直緊縮,目前約低於10年平均值1個標準差。歷史經驗顯示,息差可能會長期維持緊縮,尤其是在經濟軟着陸背景下。雖然在我們的基本情景下,息差不會大幅擴闊,但緊縮空間亦有限。因此,現在靠息差回報推動未來回報的可能性較低。

隨着環球央行逐步寬鬆政策,不同經濟體在通脹與增長上的差異,造就不同步伐與幅度的減息周期,突顯動態配置環球固定收益的重要性。

由於市場調低對聯儲局減息的預期,其他地區仍存在不少減息機遇,例如歐洲及新興市場。歐洲央行至今已在6月、9月及10月三度減息0.25厘,政策制定者一直保持審慎,留意到國內通脹仍然頑固,並不急於加快減息。然而,歐洲一系列經濟數據令人失望,開始令外界憂慮經濟健康程度。

歐洲通脹與經濟增長面臨下行風險,相反美國經濟相對平衡,歐洲央行最新的減息周期預期與聯儲局其實相當接近,我們認為歐洲央行出乎意料推出寬鬆措施的風險將較聯儲局為高,尤其是聯儲局在9月已減息半厘,加上當地宏觀數據優於預期,使局方在不出現衰退下採取激進行動的必要性降低。

審慎避開現金陷阱

歐洲以外,聯儲局開展寬鬆周期亦紓緩了新興市場的外部限制。這可能削弱美元的強勢、降低新興市場貨幣所受的壓力,進而為其央行開啟減息之門。對於新興市場中較遲減息的地區尤其有利,因為這些地區在推動通脹邁向目標方面已取得足夠進展。過去一個月,菲律賓、印尼、南韓已開始寬鬆貨幣政策,印度和台灣預計會在今年稍後時間跟隨。因此,目前的形勢為環球利率配置提供廣泛機遇。

較低的政策利率,加上美國經濟軟着陸,或繼續支持表現優於現金的股債投資組合。投資者宜一端配置股票,另一端配置優質的固定收益,以防範潛在的環球經濟下滑風險。美國大選舉行在即、中東地緣政治風險,以及中國近期推出的刺激措施,與之相關的不確定性持續,預期市場波幅將繼續升溫。優質的固定收益不單可管理這些波幅,同時有助平衡爭取回報的目標。

雖然有些投資者可能把現金等價資產視為對沖經濟衰退的工具,但是大量配置現金會產生重大的再投資風險。過去30年,風險資產的表現大幅領先通脹,而現金卻落後於物價的漲幅。以史為鑑,投資者應着眼於優質固定收益,並需審慎避開現金陷阱。

作者為摩根資產管理環球市場策略師。她為《信報》/信網撰文,探討環球市場的投資機會。

上一篇美經濟料軟着陸 機構MBS票息高

下一篇投資攻守兼備 關鍵在股債配置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