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策略(MicroStrategy)作為比特幣元老投資者,其投資策略和企業特性都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其熱度更令香港券商南方東英推出其兩倍槓桿以及反向ETF。此欄會為大家詳細分析。
股份資產淨值溢價高
首先,此股票的資產淨值溢價(NAV premium)約1.8倍,2024年幣圈牛市之時數值更高。為何股票出現溢價,還是有一堆人入市呢?原因是很多大戶都對比特幣非常感興趣,希望用來抗通脹和儲存價值。
不過,大戶要直接持有比特幣有很多障礙,例如大量因要開立中心化交易所、託管,又或儲存比特幣時面對的技術和監管問題。所以主業為買入並持有比特幣的企業股票,就成為持有比特幣的絕佳工具。
比起直接持有比特幣,微策略的股票價值更貴,多付的費用是用來解決大戶要投資比特幣問題的服務費。作為散戶或者有更大自由度的投資者,沒有必要多付溢價。
另外,當去年幣市正處於升勢時,微策略就發債集資,以投資更多比特幣。最值得留意的一點是其債息為零,由此可見微策略的股債同樣受歡迎。
不規律執行平均成本法
世界各地不同市場的上市公司都開始效法微策略的投資策略,部分日本、香港等上市的企業也陸續持有加密貨幣,遇上牛市時,市值就可以爆升。
雖然微策略是比特幣的早期投資者,其投資策略類近於月供/周供,但由於不是絕對地在相同時間間距作中等額投資,令平均買入價格偏高,所以於最近大跌市時,比特幣市價就與其平均買入價(約68000美元)相當接近。
其實,微策略也不是未有錄得投資虧損,即比特幣市價確實有低於微策略的平均買入價,曾在2022至2023年發生。
觀其投資規律,微策略傾向在比特幣上升至高位時更大額地買貨。
例如,當比特幣接近10萬美元時,微策略有比在熊市更大額地增持比特幣,大幅推高平均買入價,由40000美元推至超過60000美元,增長逾50%。不規律地執行平均成本法的結果就是「摸頂」。
雖然微策略創辦人對比特幣的基本面非常熟悉,也對加密貨幣這個新興資產的風險與回報有透徹理解,但其投資策略的確並非最佳。這也帶出一個啟示:投資任何資產前,都應該要分析其歷史數據。
綜合以上所述,若不是面對大量監管大戶的話,與其依賴微策略替你買入比特幣,不如學懂比特幣和相關區塊鏈的技術,直接持有現貨。
作者為造市商交易員、港大客席講師及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