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周四。穩定幣TerraUSD(UST)本月崩盤,幣圈屍橫遍野,要生要死的哭訴充斥討論區。在今年的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加密幣再度成為焦點話題,與會者不是官場紅人就是商界大款,也不乏投資界猛人和經濟學家,雖則「得個講字」,畢竟是世界級talking shop,七嘴八舌中不難瞧出一些風向。
幣圈發生災難性事件,加強監管響徹雲霄,與會官員異口同聲否定加密幣作為貨幣及支付工具的角色,但並非所有決策者都採取一刀切態度。UST標榜與美元「1兌1」掛鈎,卻沒有任何資產作後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幹事格奧爾基耶娃形容那是數碼時代的「金字塔騙局」(pyramid scheme),跟層壓式推銷異曲同工。
價格決定論述
然而,她主張去蕪存菁,認為不應因UST事件而把加密幣一棍打死,關鍵在於背後是否有實質資產支持。沿此路進,老畢很有興趣知道,格奧爾基耶娃除了認可獲國家央行支持的數碼貨幣外,對泰達幣(Tether, USDT)、USD Coin(USDC)等有實質資產作後盾的穩定幣是否也不抗拒?
加密幣到底一如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所說般「一文不值」,抑或像格奧爾基耶娃那樣「疑中留情」,認為只要強化監管及投資者教育,加密幣仍擁有提供更快、成本更低和更具包容性服務的功能,恐怕只有學者才有興趣深究。作為投資者或炒家,關注點始終離不開價格。
曾幾何時,加密幣被視為分散風險的有效途徑,隨着機構投資者參與度日高,認受性似乎亦不斷提升。然而,UST事件引發軒然大波,衝擊遍及整個幣圈,連龍頭比特幣也失守3萬美元關。所謂價格決定論述,許多曾經牛到唔知自己噏乜的著名投資者,轉軚轉得比價格下滑更快,達沃斯論壇貴賓中就有一位這樣的「大咖」,機會難逢,觸覺敏銳的傳媒自然捉住他打爛沙盤問到篤。
老畢說的乃資產管理公司Guggenheim投資總監米內爾(Scott Minerd),大師在接受彭博電視台訪問時說,比特幣及任何加密幣迄今仍未能真正確立為可靠的機構投資(institutional investment),多達19000種加密幣絕大部分「垃圾」不如,預料比特幣價格將跌至8000美元。
糊里糊塗發小財
猶記得,米內爾於2020年12月曾揚言,Bitcoin價格有力攀升至40萬美元。以當時的氣氛而論,噏得就噏的絕不止他一人,從「科技女股神」伍德到全球首富馬斯克,個個都是大好友,「契媽」就曾作出相近的預測,雖沒話實何時兌現,惟目標價四五十萬美元冇走雞。
老畢所以記得那麼清楚,皆因2020年底曾買入具加密幣概念的美國地區銀行股Silvergate Capital(代號SI),聖誕到新春,該股由五六十美元飆至百六七美元,不足兩個月一蚊變三蚊,帶挈在下糊里糊塗發了一筆小小的橫財,時間上跟米內爾睇比特幣40萬美元相吻合。大師唱好後,Bitcoin確實有過一段爆升,之後大上大落,但最高只在去年11月見過六萬八【圖】,離四十萬遠甚。執筆時,比特幣險守兩萬九,與半年前比較跌近六成。
「華麗」轉身背後
米內爾唱Bitcoin四十萬時,聲稱目標價根據「基本因素」推斷,如今改口唱八千,彭博記者問他是否仍有任何加密幣相關持倉,米內爾回應說,Guggenheim曾在2萬美元買入比特幣、4萬美元賣出,此後手上再無相關投資。諷刺的是,今天若要建倉,米內爾說只會根據「技術因素」沽空。從四十萬到八千,再由fundamental到technical,這番轉身不可謂不「華麗」,昔日口口聲聲比特幣稀缺性、央行濫印鈔票,現在都到哪裏去了?
潮漲人人講創新談顛覆,炒股炒幣好過打工。潮退什麼也現形,就如昨文所言,疫後諸般匪夷所思的現象,該翻篇的時候就要翻篇,加密幣不過是大環境下的一個縮影而已。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