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虛產現貨ETF上市逾月 無港銀分銷

專訪

2024年6月11日

本港虛擬資產現貨ETF上市逾一個月,暫仍未有銀行上架。安永香港金融服務諮詢數據及分析主管Chris Barford表示,傳統銀行關注對反洗錢及認識你的客戶(KYC)監管風險,且缺少相關技術人才,故對參與分銷產品較為謹慎。他又說,對於傳統金融機構而言,虛擬貨幣大多數具投機性,相關基礎技術應用才是更感興趣範疇。

憂反洗錢監管風險

據了解,有主流券商參與分銷虛擬資產現貨ETF,惟未有銀行上架。有發行商坦言,銀行和券商受監管主體不同,在銀行的分銷還需等待相應監管主體許可,銀行內部可能需時進行評估。Barford解釋,傳統金融機構須確保遵守監管機構規定,管理風險,尤其在反洗錢及KYC方面。而港府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來建立這些監管基礎,下一步關注金融機構在技術上如何達到。

人才短缺為一大挑戰,他解釋,全球市場均面對人才短缺問題,需更熟悉分散式賬本和虛擬資產世界人才,並與金融服務和法規知識相結合,在落實技術解決方案的同時,要達到傳統銀行或金融機構風控水平,才可更接納這些產品。

客戶需求是推進金融機構的動力,但由本港虛擬資產ETF交易量仍偏低,當中交易量最高的華夏比特幣ETF(03042)在4月30日上市至上周五(7日)平均僅錄1557萬元交易,遠遜美國相關產品交易量。Barford認為,香港市場監管方向較穩定,雖然目前只能透過少數渠道買賣這些資產,但已通過一系列監管審查和批准,反觀其他市場不一定如此,令在香港投資具吸引力。但他坦言,不確定投資者會否立即轉至香港市場投資,但香港散戶可放心其資產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而不是暴露在詐欺或網絡安全風險中。

機構投資者亦開始留意虛擬資產,Barford提到,安永調查發現,不少機構投資者都預計將在未來2至3年增加對虛擬資產的配置。若管理的資產逾5000億美元,大多都會把約1%資產投資於某種形式的虛擬貨幣上,而且多數家族辦公室也有涉獵虛擬貨幣。他解釋,大型投資者認為虛擬資產回報率或在未來一段時間跑贏市場,惟價值非常波動,若能夠管理此風險,虛產就是具吸引力的資產類別。

關注支付結算技術

Barford說,雖然現在很多對虛擬資產投資的關注,但傳統金融機構更關注其基本技術在支付結算及託管等方面應用,代幣化亦是關注的趨勢,如滙豐已向本港散戶推出代幣化黃金。他認為,未來代幣化可應用更多在房地產上,即使在香港買不起樓,亦可透過代幣化方式投資,從而在地產投資中獲利。

採訪、撰文:王舒婷

 

上一篇許正宇:歐洲官員對香港虛擬資產監管成效感興趣

下一篇渣打研推虛幣現貨買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