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發布通函表示,現準備通過修改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牌照的條件,允許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向客戶提供質押服務(staking),並列出平台應達到的標準。本港持牌虛擬資產平台HashKey交易所事業群聯席CEO茹海陽表示,正等待證監會批准,希望今年可推出質押服務。
放寬質押服務為證監會2月發表虛擬資產市場路線圖「ASPIRe」的12項措施之一,質押是指客戶把虛擬資產鎖定在區塊鏈網絡,參與區塊鏈協議的驗證程序而獲得回報,在虛擬資產界廣受歡迎。
茹海陽表示,目前主要針對以太幣現貨ETF質押,將有助增強香港ETF的吸引力,因美國相關ETF仍未推出質押,並且相信ETF只是一個起點。
蔡鳳儀:平台須提供額外保障
證監會投資產品部執行董事蔡鳳儀昨日出席香港Web3嘉年華時透露,考慮到質押服務風險,將要求平台實施額外保障措施,例如平台須保管被質押的虛擬資產,意味不得由第三方服務提供者保管,並為可被質押虛擬資產現貨ETF的比例設置上限,以管理流動性風險。
至於資料披露方面,平台應在網站及應用程式披露有關質押服務的資料,包括平台就質押服務所涵蓋的特定虛擬資產、涉及提供有關服務的任何第三方、費用和收費、最低鎖定期、解除質押的程序及所需的時間、運作中斷期間的安排、恢復業務及保管安排等,亦應披露客戶在使用質押服務時可能面對的風險。
有意提供質押服務的平台應取得證監會事先書面批准,證監會對平台的牌照施加特定條件,才批准提供相關服務。
同時,證監會亦向投資虛擬資產的認可基金,發布有關參與質押活動的指引,允許透過持牌的虛產交易平台或銀行在符合要求下,從事質押及其他虛擬資產相關活動。
至於路線圖中另一備受關注的措施,為專業投資者引入虛擬資產衍生品交易何時可落實,茹海陽坦言,難言推出衍生品交易的時點,但海外監管機構如新加坡、美國都在研究,相信從中國內地視角,香港在「一國兩制」的特殊身份和角色下,「有些事情要嘗試徹底一點」,若全世界都在推進,香港也不能落後,相信業界及監管一定會努力加快推進。
估計虛產平台將會整合
近期證監會加快發牌,目前本港已有10間持牌虛產交易所。茹海陽表示,大家覺得原本批牌數量不足,監管就會把這部分風險交給市場,讓市場去競爭,自然有參與者會發現運營成本高而放棄。目前10間持牌平台中,真正運營只有兩間平台,坦言運營成本高昂,市場一定會出現整合過程。他坦言, 整個虛擬市場資產規模僅萬億美元,不需要那麼多交易所去支撐,相信未來整個亞洲區域大型虛產交易所就一兩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