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更新了《國際收支手冊》,首度納入加密資產的分類與統計方法,比特類被視為「非金融資產」,跟土地或礦產相似,具有價值且可交易。日本在加密貨幣領域曾具領先優勢,比特幣之父「中本聰」這名字本身便帶有濃厚日本色彩,儘管其真實身份至今仍然是個謎。東京的Mt. Gox交易所在2014年前處理全球超過70%的比特幣交易,卻因受到駭客攻擊於2014年破產,對全球市場造成巨大震撼。近月日本試圖規範加密貨幣,提出新法案「撥亂反正」,隨着法規更明朗,衍生出新商機。香港則曾孕育出第二大交易所FTX,以及全球市值最高的穩定幣USDT的母公司,但也發生過如JPEX詐騙案等風波。香港有意打造Web3及數碼資產樞紐,日本經驗成為重要借鑑。
近年日圓持續貶值、通貨膨脹加劇,日本企業與個人投資者逐漸把比特幣納入資產配置,以對抗貶值風險。日本比特幣支付初創Cachet行政總裁岡田淳(Atsushi Okada)2015年起接觸比特幣,並致力推廣利用「閃電網絡」(Lightning Network)進行比特幣支付。
被問到日本企業如Metaplanet率先把比特幣納入儲備資產後,股價一度暴升30倍,他表示:「有些企業不再僅僅持有日圓,而是選擇同時持有比特幣。因目前日圓持續走弱,通脹也日益嚴重。如果只持有日圓,我認為風險很大,對公司而言,持有比特幣可能更為安全。」
Blockstream專注底層技術
外企逐漸嗅到日本Web3及虛擬資產的發展回暖,重返東瀛。加拿大科技公司Blockstream是比特幣技術權威,專注於比特幣底層技術開發、推動比特幣協議及基礎建設,如Layer-2方案(Liquid Network、Lightning Network),也有向金融機構提供比特幣金融工具、投資產品與儲值方案。他們今年2月宣布於東京設立辦公室,看好日本金融機構對資產證券化與代幣化需求。
Blockstream COO Michael Minkevich【圖】接受專訪時表示,日本的金融業都非常成熟,規模也巨大,不少金融機構對「代幣化實體資產」的需求愈來愈強,目前很多這方面的流程做得仍未算有效率,還有發展空間。「我們是100%建立在比特幣之上,這意味着安全性、穩定性都更高。因每個人都同意,比特幣會長期存在。」
隨着日本近期政策改革,Blockstream也認為當下正是深耕日本市場的最佳時機。「我們可以向金融機構提供相關解決方案,相信會帶來更多證券化資產,最終將提升比特幣作為日本另類資產的吸引力。」
重新界定加密幣法律定位
根據《日經新聞》報道指出,日本金融廳正研究在明年向國會提交相關法案,考慮把加密貨幣監管從《支付服務法》轉移到《金融工具與交易法》,加強資產分類及證券化規管,目的是把虛擬資產正式定位為與證券不同、但具備投資屬性的金融商品。
此外,相關法案也預期針對「集合投資計劃」進行細則修訂,類似監管措施在過去曾應用於房地產證券化市場。凡此措施都意味着監管機構欲重新界定加密貨幣的法律定位,吸引更多機構參與加密貨幣市場。
此前,日本執政自民黨2025年3月初的暗號資產(加密貨幣)制度改正案,把加密貨幣資產稅收減低,提高企業投資誘因。企業持有加密資產未實現盈餘,在特定情況下未實現收益免稅。過往日本「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 ICO)缺乏專門法規,多數須透過交易所;法案修正後,ICO公開發行須資訊揭露但更容易合規,降低了發行門檻【表】。
過去日本在加密貨幣市場的監管相對複雜和模糊,在法案陸續出台下,將為投資者帶來更明朗的發展藍圖,對市場有正面影響。而且,Minkevich指出,日本的執行力度非常強,預計最終帶來市場全面開放,「日本在執行力上很強,法規或遊戲規則一旦確立,執行會很快、很徹底。我相信當日本立法者把利弊都考量完,會制定出一套相當完整的數位資產規範,然後市場就會全面開放。」
眾所周之,日本的創意產業是該國重要的經濟引擎,近年不同的日本企業,例如Konami、Square Enix等遊戲廠商推出了NFT相關項目。另一方面,日本車廠如Toyota和Nissan也嘗試探索Web3應用於業務的可能性,推出了一些增強客戶互動的NFT項目。
Slash促進虛幣支付
加藤順彌(Junya Kato)大約在6年前開始進入Web3領域,現在同時為兩家Web3公司Xenea和Akindo工作。被問到日本引以為傲的創業產業,結合發展Web3項目是否存在很大優勢,加藤順彌說:「NFT熱潮的時候,確實有公司想把自家IP發到鏈上,但成功的案例幾乎沒有,我覺得把NFT技術應用在IP上,做大規模發展很難。每個NFT的發行數量通常有限,社群規模也十分有限。」他認為另一個名為Slash Web3 payment的項目反而「更有趣」,這款透過加密貨幣的借記卡(crypto debit card)的介面,自動把用戶的加密貨幣兌換成商家指定的加密貨幣或穩定幣,幫助用戶在實體店以加密貨幣付款,並且嘗試符合日本的現行法規。
若有人懷疑日本制度改革是否能真正吸引國際資本,不妨先參考其在企業改革方面的顯著成效。自2012年起,日本積極推動公司治理改革,着力提升股東回報和企業透明度,這些措施已成功帶動日經225指數及東證指數屢創新高,經濟亦逐步擺脫了長年的通縮困境。
全球Web3及比特幣市場發展迅速,日本的政策調整速度能否及時跟上這種變化,將成為決定性因素。
儘管日本政府已意識到比特幣及Web3產業的戰略重要性,近年亦逐步放寬相關政策,但與香港和新加坡等競爭地區相比,日本在稅務政策上仍顯得比較保守,這或是其在全球Web3市場競爭中的相對弱項。
特約記者尹思哲.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