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子孫移英 傳承規劃要趁早

李澄幸| 理財方略

2024年4月20日

筆者近月推出了新書,今次的主題是財富傳承,隨即收到讀者們的查詢。關於子女移民英國後的傳承問題,部分也頗有意思,特此撰文分享。其實,財富傳承不只是「身後事」,而且在規劃得宜的情況下,生前贈予可能更具效益,至少有機會分享喜悅,舉例說一筆教育經費,親眼看到家人畢業後事業有成。事實上,移民潮開始至今,按筆者觀察,愈來愈多家庭會考慮生前贈予,而主要驅動的原因是「稅」。以英國為例,遺產稅率為40%,身後留下財產給家人的成本不菲,生前將財產轉移至家人名下,是常見的思路。

在英國以子女名義置業,是最為常見想法,如此一來子女便不用繼承,也不用繳遺產稅,因為物業已經是他們擁有。好辦法乎?意外不分年齡,年輕人也有早逝的風險。所以技術上只是將遺產稅的風險轉嫁了給子女而不是消除,當然筆者認同從概率來說不失為一個辦法,但有一些細節都要注意。

留意「7年規則」限制

舉一個例子,父母把物業提早饋贈給子女,但子女很孝順,父母可繼續居於這個物業內養老,兼子女每月定期給「家用」支持父母過退休生活,這些在香港家庭中看似平常的行為。基於嚴格的遺產稅規定,以及反避稅規則,有機會被視為非真正的饋贈,因為屬保留了權益或者是代持資產的行為。故該物業雖在名義上已不屬於父母,但父母離世後仍可能納入遺產稅的計算當中,屆時才發現要面對遺產稅,肯定大失預算。

那是否代表生前贈予「此路不通」呢?也不一定。生前贈予是減輕遺產稅負擔的辦法,但前提是規劃得宜。舉例說,最常聽見的「7年規則」,大意指生前贈予財富,贈予7年後離世,這樣便有機會免卻遺產稅,故此愈早送贈愈好。

另一個常聽見的規則是,每年3000英鎊的贈予限額,大意指每年送贈3000英鎊是免稅的,故此「勤送禮」也不錯。除此之外,也有另一個較少人提及的辦法是「Gifts from surplus income」,通俗來說是指可以善用你的收入,將盈餘部分定期送贈給家人而不受「7年規則」和「每年3000英鎊規則」所限。

剩餘收入定期轉贈

譬如有一個「富爺爺」很愛錫他的孫兒,自己退休又「錢多」,所以定期在財政上支持他們。若果為孫兒們支付學習費用,這樣做是有機會實現上述的目標,即生前贈予及減低遺產稅負擔,但前提是此行為是有規律的,同時是「盈餘收入」,意思是退休後有足夠的收入來維持日常的生活水平,才可以作出這樣的安排,相關收入是來自退休金、利息或租金等,資產增值如炒賣股票所得則不算。

當然,如果怕麻煩的話,更理想的辦法是善用人壽保險,及早將多出來的財富作為保費,人壽保險可跳過遺產繼承程序的特點來準備「稅源」,甚至進一步考慮配合信託,實現減輕遺產稅負擔兼富傳三代,特點同樣是愈早做愈好。總之財富傳承不是「身後事」,高淨值人士移民前應該及早規劃。

最後,上述各種規則均複雜,本文只是在概念上作簡介,有需要的家庭宜根據自身狀況諮詢相關的專業人士。

作者為CFP認可財務策劃師,曾任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主席。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移民理財觀點。

上一篇英棄Non-Dom稅制 移居善用寬免期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