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今年滙市料更波動

李若凡| 滙金商品

2024年1月2日

回顧2023年,市場普遍預測美滙指數下跌。隨着年底美國聯儲局減息預期不斷升溫,美滙指數年底急跌,截至12月29日早盤確實較2022年底收盤價貶值超過2%。不過,美元的全年走勢並非直線向下。2023年10月初(只是3個月前),美滙指數甚至升至年內高位107.35。

雖然美元全年收跌,但不同貨幣的表現各異。其中,日圓全年相對美元下跌超過7%,成為表現最差的G10貨幣。相反,2022年下半年創歷史低位的英鎊,於2023年漲逾5%。曾備受能源危機擔憂打擊的歐羅,去年也升值達3%。而2022年已經表現相當亮麗,甚至滙價被高估的瑞郎,更在2023年以接近10%的升幅,連續第二年成為表現最佳的G10貨幣(撇除美元)。

多項不確定因素衝擊

由此可見,現時市場受地緣政治(俄烏戰事、中東及中美衝突雖降溫,但尚未完全消退)、地區大選(今年將有台灣、烏克蘭、俄羅斯和美國等選舉)、經濟前景(就歐美經濟實現軟着陸還是陷入衰退,市場看法不一,而中國經濟也未明朗)及利率調整前景(主要央行的取態與市場激進的減息押注存在較大分歧)等不確定因素下,全年滙市的走勢可能比預期的更加波動。

儘管筆者認為,今年美滙指數整體可能走弱,但與2023年相似的是,美元的下跌可能是溫和的,而且不是直線向下。實際上,以往當美國經濟明顯遜色於其他主要經濟體,同時聯儲局減息力度大於其他央行,美元確實會急速滑落。然而,根據目前的狀況,筆者估計上述情形發生的機會不大。

反而,不排除美滙指數今年反彈的可能性。例如外界預測聯儲局3月開始減息,並且在明年底之前合共減息1.5厘。一旦接下來一兩個月公布的美國數據及聯儲局官員講話不支持這種進取的減息預期,美元則可能回升,畢竟其淨長倉已經在過去幾個星期被大幅削減。

另外,若短期內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優於歐羅區、英國和中國等,經濟相對優勢有望支持美元。再者,即使數據證實美國經濟轉弱,支持聯儲局提早減息,若果其他主要國家地區包括歐羅區的經濟狀況更加堪憂,同時其他主要央行比聯儲局更早開始下調利率,那麼美元都有機會反彈。最後,無論是地緣政治風險升溫,還是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相應的避險需求都利好避險貨幣美元。

日圓有望收復2023失地

至於非美元貨幣,歐洲貨幣今年未必有太大上升空間。其中,歐羅和英鎊主要是因為當地經濟基本面欠佳,以及兩種貨幣的淨長倉規模較多。至於瑞郎,則因估值過高,以及瑞士央行在當地通脹率低迷的情況下,主動推高瑞郎或進一步收緊政策的機會不大。

相比之下,2023年表現較為遜色、且淨倉位顯示短倉較多的大宗商品貨幣,在全球央行溫和減息及美國經濟軟着陸下受惠。

若要選出今年上升機會最大的主要貨幣,則非日圓莫屬。連續兩年成為表現最差的G10貨幣之後,日圓可望迎來轉機,因日本央行料在3月「春鬥」工資談判之後,開始考慮甚至落實轉變超寬鬆貨幣政策的計劃。加上聯儲局減息,支持美日息差進一步收窄,引發更多日圓短倉平盤,帶動日圓逐步收復失地。

人民幣方面,除非中國經濟可持續復甦,支持中國人行結束寬鬆政策,否則人民幣難大幅向上,尤其是相對一籃子貨幣。相反,假如今年聯儲局如期展開減息周期,港元拆息將逐漸超越美元,從而支持港滙邁向強方兌換保證水平。

作者為星展香港環球市場策略師。她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市場觀點。

上一篇2024具憧憬 科企內需看高一線

下一篇【每月拆局】2024年股市:金融新景象 投資新思維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