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4年內地城投危中有機

陳詠詩| 市場觀點

2024年1月3日

2023年內地經濟增長速度較預期緩慢,房地產市場持續面臨困境,政府土地出讓收入復甦不似預期,加劇了國內城市建設投資所面對的困難。儘管地方政府支持地方城投的意願不變,但在政府財政資源被削弱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在提供支持上變得有心無力。

近幾年中央政府為了防止城投板塊的問題引發系統性風險,推動地方城投及地方政府化債成為政策焦點。

到了2024年,國內城投將繼續處於內憂外患的境況。對外,城投料面對更具挑戰性的政策及融資環境。中央對地方政府的財政管治,特別是財政資源運用和債務管理上或趨於謹慎,令城投面臨更嚴格的監管。

另外,房地產市場的深度調整,對地方政府的財政影響,不排除在短期內持續,導致地方城投及地方政府的結構性問題更加明顯。

不同省份進展分化加劇

為了長遠發展,城投需繼續調整其傳統定位及商業模式。過往城投的財務困境,包括高槓桿率、疲弱現金流及償債壓力,令城投在應對外部挑戰時更加艱難。

城投轉型一直被認為是應對困境的出路,但近年來多變的信貸環境和政府支持力度不定的情況下,疊加城投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以及國內經濟放緩,影響了市場對城投業務的需求,使轉型變得更具挑戰性。若情況持續,國內不同地區的城投分化恐進一步加劇。位於經濟發展較發達省份的城投,將受惠於更多經濟復甦帶來的紅利;相反,經濟發展較弱省份內的城投,估計會繼續承壓。

近年隨着城投板塊的發展日趨成熟,地方城投在招商引資、產業運營上的內捲情況變得嚴重。加上緩慢的經濟復甦打擊了他們資產運營的收入,包括資產出租出讓收入下降,應收款增加等不利因素,如何加快變革及推動產業產能升級,從根本上提升「造血」能力繼續是國內城投來年最關鍵的議題。

內地政府要解決內外交困的問題,長遠而言,城投需要加快轉型步伐,或者採取創新的轉型模式;短期內城投公司亦應不斷改善成本結構,強化企業管治,提高國有資產運營效率,以改善自身的營運能力及財務狀況,從而減少對政府的依賴。

踏入2024年,預期城投需要繼續在化債與發展之間取得平衡。化債依然是中央及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務,這或會在某程度上制約城投的發展潛力,特別是那些處於財困地區在舉債方面有更多限制的城投公司。

美若減息可紓緩融資壓力

話雖如此,市場普遍觀望中央出台更多支持政策,有利城投長遠的發展。再者,若2024年美國一如市場預期展開減息,城投在再融資方面的風險和壓力有望變得相對可控。

儘管面對各項挑戰,假若城投能夠及時捉住機遇,預計仍能蓬勃發展。例如公司可以配合國家房地產及基礎設施投融資等政策,滿足更多保障房建設、基建發展及棚改等需求。公司亦可透過盤活現有資產,好好利用中央在環保減碳方面的政策,進一步推動新能源和數碼業務,或通過優質併購涉足新市場及新資產,從而壯大自身實力做強做優。

2024年對國內城投是挑戰與機遇並存的一年,大規模違約的憂慮短期雖受控,但投資者仍需對該板塊相關的發展保持警惕。

作者為富達國際亞洲固定收益投資總監主管。她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觀點。

上一篇羅兵咸料今年港IPO集資額回升至逾千億

下一篇羅兵咸料港今年新股籌千億返三甲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