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立法會昨日舉行首次大會,特首林鄭月娥出席答問。雖然議會增至九十席,但由於二十名議員月初曾經出席有新冠確診者在場的「洪門宴」,當中四位屬密切接觸者,仍在竹篙灣隔離營接受檢疫,其餘十六人在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勸喻下,改留家中觀看直播,扣除另一位於臨開會前告假,所以頭炮只有六十九名議員亮相。
身處重新洗牌的立法會,林鄭月娥也有意為特區政府改頭換面,主動提出重組政策局。下任特首一旦接納並落實其建議,現時的十三個政策局將增至十五個。構思包括加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運輸及房屋局則分拆為二,其一是運輸及物流局,其二是房屋局。十五個政策局當中,九個歸政務司司長統領,六個屬財政司司長管轄,林鄭期望在六月完成審批工作,讓來屆行政長官有時間處理人事任命。新建議下的十五個政策局,只有公務員事務局及教育局的工作及架構維持不變。
分拆運輸及房屋局的風聲傳出多時,主要原因是這個政策局版圖闊大、體積龐然,未必有能力同時兼顧千頭萬緒的相關事務,運輸涵蓋機場和鐵路等等動輒幾百億元的大工程,房屋又是涉及幾百萬市民安身立命的長遠任務,悉數交由一位局長總攬諸事顯然無法左右逢源。事實亦已證明,積壓經年的房屋問題遲遲未解決,「告別劏房」不知何時方可成真,套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發表短片的講法,房屋問題仍然是制約香港社會發展的主要痛點。
房屋局得以分拆出來獨立運作,專門處理房屋問題,支援輪候多時的公屋住戶,豐富置業階梯等等,原則上值得支持,這亦是政界普遍的共識,相信立法會內不會遇到阻力,何況九十名議員當中不存在反對派。林鄭昨日也說,幾年前她上任組班,接觸不少人都認為當時政治環境是「熱廚房」不願加入,修改選舉制度後熱廚房已「降溫」,預料下屆行政長官再組班時面對的問題會較少。
若以廚房作為比喻,那麼房屋局就是一個另起爐灶的新廚房,理論上可以大展拳腳專門炮製一些美味可口的菜式,好讓食客不必捱那飢腸轆轆之苦,甚至有機會飽嘗人間美食。頗堪憂慮的卻是,有一個新廚房不代表有一個好廚師,房屋局的舵手還須運用超凡智慧與堅毅魄力方能拆牆鬆綁扭轉乾坤,使得制約香港社會發展的主要痛點不再痛下去。
曾有意見指出,房屋局不但應該分拆出來,而且應該與發展局合併,因為前者的工作是「建屋」,後者則是「覓地」,兩者相輔相成,併而為一才是覓地建屋的有機組合。林鄭自己去年發表的《施政報告》也提及,研究分拆後的房屋局及發展局有否理順空間,以加快房屋用地供應。
林鄭昨天建議的政策局重組沒有兩局合一,她解釋,房屋局如果與發展局合併規模過大,工作過於繁重,失去了原先構思由局長及其團隊專責處理房屋問題的好處,認為更有效的做法是在建議的新架構下,由現時擔任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主席的財政司司長,進一步強化房屋局和發展局之間的統籌,甚或考慮設立副司長職位,加強協調大型房屋用地供應。
這樣的安排不能說沒有道理,可是巧婦難為無米炊,若然發展局無法提供足夠的土地供應,房屋局這個新廚房縱有好廚師依舊無用武之地。因此,即使房屋局和發展局繼續分為兩個政策局,彼此之間不該各自為政,須在財政司司長統籌之下構成密不可分的「覓地建屋命運共同體」,唯有這樣才不會失去架構重組的意義。
新廚房需要好廚師,適用於其他政策局的新部署。例如食物及衞生局改組為醫務衞生局,落實兩個十年醫院計劃,推行基層醫療方案,更新公共衞生策略,解決醫療人手不足,以及推動生命健康科技產業等等。要是醫療人手不足的問題不能解決,所謂落實兩個十年醫院計劃恐怕徒然畫餅充飢罷了。
一言以蔽之,降溫了的熱廚房唯才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