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真相實驗室:對抗誤導五劑疫苗

黃永| 政治誅心學

2022年9月6日

英國劍橋大學一班社會心理學專家連同布里斯託大學的認知心理學學者,聯手打造了一個「真相實驗室」,嘗試探討人類如何透過認知訓練,令自己對誤導訊息和虛假資訊有更強的抵禦能力。

這套被稱之為在認知層面的「接種理論」(inoculation theory),主要是把常見的誤導手法分為五類,再透過兩分鐘短片向公眾解釋。學者比喻這些短片為「思考用疫苗」,令受眾接收資訊時有所警惕猶如產生抗體。透過把短片在實驗環境播放(6400人參與)以及在YouTube此現實環境由超過100萬人瀏覽,研究發現有收看解釋短片的實驗組,較諸對照組於識別誤導訊息之表現最多高出一成,是目前全球就此課題最大規模的學術研究,同時也是YouTube首次參與這類介入式實驗。

至於那五劑「思考用疫苗」要受眾有所警惕的招數,其內容成份如下──

(一)前後不一: 最基本的情況自然是論者改變立場,導致前言不對後語。近年因為民粹主義影響,部分KOL們往往被網絡「帶風向」,為求即時取悅受眾,令自己毫無原則可言。固然更嚴重的問題,乃是各種似是而非卻不合邏輯的說法,試舉一例:「在五秒內就把視頻關掉的人,通常也會把網絡廣告看完。」

(二)假二分法:這種操控輿論的手法,主要是把現實過度簡化為兩極,令受眾被迫作出發言者所導向之選項。例如「仍然收看主流傳媒新聞報道的人,早已經被政府洗腦,惟有網絡新聞才可揭示現實。」

實情是:主流傳媒也有網絡平台,近年的新聞製作流程必須跟網絡融合。而在民粹壓力下,假二分法背後訊息往往變成:不同意我,就是與我為敵──可是別人不同意你,卻不一定要對付你,更大可不理會你。

(三)情緒標題:標題黨的慣常伎倆,是起首必用煽動情緒的形容詞。研究發現,有三種情緒最易令受眾選擇性接收訊息:恐懼、憤怒、鄙視。這類用字能令平時被忽視的內容突然看似十分重要,甚至若然一開始便「警告」受眾或許會錯過以下教人催淚或感慨的內容的話,不單讓人盡快點擊進內,更會令相關資訊更大機會被轉發和廣傳。

(四)代罪羔羊:這招經常會出現於問題成因複雜,且答案既不明顯也需時的情況。一般的手法是把問題歸納到某一類人,並淡化客觀環境限制。好像美國便把許多議題連繫到種族層面,形成身份認同政治主導社會輿論;香港近期例子則有半年前有關「全民強檢」的爭拗,政務官在過程中飽受針對,諸多批評皆刻意忽略本港沒實施小區管理而禁足封城所帶來的局限,更扭曲簡化做不到的主因乃AO職系因循懶惰。

(五)人身攻擊:最後一式是把明明可以客觀分析的內容,硬套進論者的身份和出身背景當中,簡言之就是因人廢言。近年常用手法,乃是把歧視性言論以笑話方式包裝,藉此逃避人工智能的內容調控審查(content moderation),並因富娛樂性而更容易廣傳。

專家提醒,告訴受眾上述思考陷阱時,切忌直接的說教方式。關鍵是避免受眾覺得被指指點點而產生心理抗衡(psychological reactance),便難以接收新想法、新資訊。

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

上一篇美明年上半年始衰退

下一篇從家庭財富狂縮想到美股新沽壓來源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